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融360 CEO叶大清:创业不知道这三件事 难熬过这个冬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6 11:55:43  阅读:4596+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公交MM
融360联合创始人叶大清在新浪创业新创课上做分享

  编者按:叶大清是互联网金融公司融360联合创始人,该项目目前估值超10亿美元。叶大清曾在美国Capital One及PayPal服务多年。创业前担任PayPal中国区市场总经理。

  本文为叶大清在新浪创业举办的新创课活动上的分享,内容由新浪创业贺超整理,PPT已获演讲人授权发布。

  叶大清分享的核心概要为:

  1、融360只做贷款搜索平台是经过核心创始团队大量的讨论和思考得来的。

  2、今天的互联网金融创业环境和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的寒冬很相似。

  3、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至少要经历10年的磨练。

  4、创业公司老板少拿工资,甚至不拿工资。

  5、现金为王,创业公司账上至少要留24个月的现金。

  6、顺序和节奏感如果不对,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一种灾难。

  7、经济不好或者资本寒冬更加适合创业。很多伟大的公司都在经济下行期创业,创业是被逼出来的。

  以下为叶大清分享实录:

  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新浪创业主办的新创课,能在北京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报告厅做分享,我也感觉非常荣幸。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独角兽的光速成长》,分享一下融360的成长历程以及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独角兽这个词最早是凯鹏华盈KPCB在美国的合伙人提出来的。十几、二十年前,独角兽都是不得了的公司。当初我记得百度和腾讯上市的时候,市值10亿美金都不到。那个时候独角兽被当做非常稀有的神兽看待。

  但到如今独角兽的数量比十几年前,增加太多,似乎独角兽也就没有十几年前那么珍贵了。

  今天想讲的是哥斯拉,一种最早出现日本电影里面的一种怪兽,现在是日本流行文化符号。在这里,哥斯拉比喻超五千亿美元的巨兽。

  这是我最近常思考的一个命题,如何带领融360从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成为100亿美元、甚至是超千亿美元公司。

  首先讲讲融360的情况。融360是2011年10月份成立的,到如今已经快五年了。

  融360的定位是金融搜索、推荐和服务平台。我们是连接的中国消费者、老百姓、小微企业和金融产品服务的提供方,是一个连接的平台,形象化来说就是金融版的百度加天猫。

  目前,不管是阿里、腾讯以及百度,中国市值(估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平台性的公司,资本也是非常喜欢平台类公司。

  为什么有这样的定位?其实在确定这个定位之前,我们创始团队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思考,中间还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确定了我们的业务边界,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不做纯广告公司、小贷公司以及P2P公司,即使这些业务来钱快一些。

  那为什么要做融360呢?

  我从2009年回国,到现在超过七年时间。回国之前,我在PayPal工作了两年。

  回国之后最直接的感受是,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电话里经常有人打电话问我要不要买保险,要不要申请贷款等等,走在路上地面上也经常贴满贷款中介的小广告。

  这可以反映出在中国贷款难并且贷款贵,而且作为用户你要去借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借,谁能借给你,利息是不是很便宜,放款速度快不快,那个时候用户的贷款体验是很差的。

  我们团队当时就想能不能有个金融产品搜索引擎,或者金融产品推荐平台,能够帮我们的老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连接到金融机构,能够解决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需求。

  在2011年,互联网金融这个词也还没有,不过融360团队还是看到了几点趋势,我们决定不止于预测未来,希望动手把它创造出来。

  那在2011年时我们看到了哪些趋势呢?

  1. 消费升级和消费金融崛起

  中国老百姓越来越有钱,越来越会花钱,同时也越来越缺钱。尤其是80后、90后这部分人群,本身有金融服务的需求,但是这部分刚性需求没有被现有金融服务体系满足,这恰恰是这个行业的痛点。我们希望是不是有一个产品能够去解决这个痛点。

  2、利率市场和金融改革提速,加剧行业竞争

  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监管机构希望提高金融行业的效率,让更多的钱进入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或者到老百姓的口袋里面去。所以我们在2011年预测到利率市场化的趋势。

  2013年我们调研了美国、欧洲的金融行业,看到美国金融是巨大的市场。当时谷歌作为最大的广告在线公司,收入如果细分到行业来看,可能分为旅游、教育、医疗、电商或者是金融等行业,其中金融行业是谷歌广告收入最大的来源。

  但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呢?我们就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做金融搜索的潜力巨大,只是在中国没有爆发。所以依托我们的背景,从2011年开始布局金融搜索。

  3、金融产品在线化

  金融产品在线化,意味着人们买理财、买保险,甚至是投资都会到线上来。而以前都是通过线下的网点,通过销售打电话,或者通过小广告找到金融合作伙伴。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当时就预见到未来一定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做。

  为什么呢?主要是整个电子商务的市场趋势,这十年来,电商销售的占比1%到2%,增长到了12%。所以我们预见金融产品销售比率四年之后可能会超过电商,金融在线化是个大趋势。

  4、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

  当初我们认为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主要是整个金融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这个基础设施指的就是征信环境。因为银行给你贷款还是需要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就包括要知道你是谁,要知道你要把钱用在什么用途,所以这些基础设施如果不存在,银行业很难给你放贷。所以我们知道中国用大数据,用征信可以更好地预测风险。

  刚才简单介绍了下融360的情况,下面讲讲互联网创业的大环境,从历史里总结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其实今天和十年前的商业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但历史总是相似的。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2001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不管是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还是美国互联网公司都一样难受。

  2001年底,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北京召开他投资的三十几家公司的会议,三十几家公司基本上都不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了,为了生存都换了方向。当时马云也在融资期,马云融资很难,比在座的各位在今天融资更难。那时谁又能想到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是阿里、腾讯,京东、百度,他们真正的发展其实就是在过去的10年、15年。

  中国金融行业有个特殊性是监管,你要去和监管打交道。做跟钱相关的生意,毫无疑问你得跟钱打交道,只要跟钱打交道你就得合规。

  做电商如果创业失败,你还可以第二次创业,第三次创业都没问题,老板不会跑路。但到了互联网金融怎么就变成这样了?进监狱的,携款跑路的,新闻里屡见不鲜,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你做金融行业,你一定要思考你创业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初心是不是正,千万不要做不合规的事情。

  不过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今天资本市场跟十几年前相比,对创业者还是很有利的。资本数量多,好的项目一定会被资本疯抢,即使你的项目没有那么那么好,你或多或少也能融到钱。

  然而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问题是,因为行业内有些不好的人和不好的公司存在,让广大老百姓对互联网金融业存在着极大的不信任感,这对每家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来讲都是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面,关于互联网金融创业如何过冬,我讲三点,送给金融行业创业者以及打算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创业者们。

  一、钱

  作为一个创始人,你在跟风投机构谈的时候,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不要过多考虑估值,有人给钱就赶快签,而且签了以后因为各种原因最快要两到三个星期钱才到帐。

  也就是说钱到了公司的账上才算完成,而只签协议,钱没到账并不算融资成功,所以落袋为安很重要。

  对于准备创业的公司,要记住两点

  1. 烧钱的模式一去不复返,创业公司老板要抠

  举个例子,我们融360老板怎么抠呢?融360的三位创始人在创业的前三年里都没有拿现金,我们只拿期权。

  2、创业公司老板少拿工资,甚至不拿工资

  所以你如果创业,我想问你是不是做好了准备,一年、两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不拿工资,或者你只拿三五千块钱工资,这个钱只够你坐地铁、买面包、吃白米饭的基本生活费。

  创业老板要抠就一定要对自己扣,我们不是说不拿薪酬,我们拿的是期权。如果你看好公司,公司成功之后能够给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那么期权的价格要远远大于薪酬。

  在硅谷也有一个针对创始人的薪酬标准,不管你是金领还是白领,原来工资几百万美元。如果你创业的话,你年薪一般不能超过10万美元,如果引进到中国的话,创始人2到3万美元年薪可以作为一个限制。

  对于已经创业的公司,也要记住两点:

  1、现金为王,至少要留24个月的现金

  现金为王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你帐上的钱能不能让你的公司维持24个月,维持24个月现金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法则,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年的市场环境会不会更糟。

  2、不要烧钱打电视和户外广告

  花大量的钱投电视广告、线下地铁的广告并不是很聪明的做法。

  二. 时间

  1、时间:一个伟大的公司至少需要10年磨练

  时间对于创业者来讲也是非常宝贵的资产。一个成功和伟大的公司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够真正实现。这中间需要不断打磨商业模式和产品,甚至还需要经历一个甚至多个经济周期。融360本身就是个平台类的公司,互联网金融领域还有很多做大数据和做消费金融的公司,这些类型公司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所以时间是创业者的朋友,有些伟大公司真是熬出来的。

  2、顺序:如果顺序不对,对创业者和投资人都会是一种灾难

  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就确定了做金融搜索、推荐和服务平台,但是做贷款平台的搜索、保险的搜索、理财的搜索,还是做理财+基金的搜索,这个其实是不一样的。当时我们团队确定下来是先做贷款的搜索。

  先做贷款的理由是:贷款是一个刚需。保险之类都不是,理财在2011年、2012年市场那个阶段没有那么成熟,而且在线金融的理财产品其实也不是那么丰富。

  如果当时我们在2011年做保险的搜索平台,即使我们融到了钱,可能一年以后我们就关门了。因为当时的情况,做保险搜索平台肯定是做不起来的,当然保险也有特殊的因素。

  贷款的特性是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和获客能力是很弱的。老百姓需要有一个第三方平台比较利率、服务、放款的时间。所以我们当时说这个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顺序很重要,你的顺序不对会造成很大的问题。

  3、节奏:互联网金融创业是长跑

  不同行业的特性是不同的。几个月就能达到上亿的用户,金融行业有金融行业的特性,金融行业几个月做到上亿用户几乎是不可能的。

  工商银行也就1亿多一点的用户,尤其你涉及金融产品,放贷也好,或者是涉及理财产品,这些产品是需要不断去验证。

  很多时候做金融方面的创业,慢就是快,耐力比爆发力更重要,你最开始两年基础打好了,到第五年就会很顺。

  我是最近三个月练长跑,三个月之前跑一两百米就跑不动了。跑步绝对不是我的强项,后来过了一个月发现能跑两三公里了。再后来教练看了我的配速说你不行,为什么你越跑越慢,你应该全程保持一定的速度,临近结束的时候冲刺,速度高于平均速度,而不是越跑越慢。当然目标不同节奏感就不一样,我相信你如果跑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节奏感是完全不同的。

  三. 专注

  这下面几个关键词,创业者认为哪一个最重要?好像半年或者一年以前答案和今天完全不同。今天我们谈的更多是活下来最重要,而半年以前创业者想的肯定是估值是否可以更高,能否融很多的钱,以及希望高速增长。

  移动互联网有个规律是一年不增长十倍就不叫移动互联网。

  根据你公司的行业,和你公司所处的阶段,更重要的是你公司在这过程中你少亏钱或者不亏钱,能够有24个月的现金储备让公司持续增长,或者说你能够熬过冬天,在春天爆发。

  最近有个很有意思现象,很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摇身一变,变成了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

  到底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这两个东西是一回事。上面这个图是高盛提出来的互联网公司六个分类,这六个分类与我三年前总结的六个互联网金融形态一样的。

  六个互联网金融形态包括支付、理财、贷款、大数据金融、搜索、众筹的创新模式。

  我觉得科技金融好像变成了互联网金融的马甲,但是不要忘记Fintech金融科技是美国20年前发明的,投行有专门部门就叫fintech,这是美国人的原创。

  Fintech金融科技是To B的概念,中国互联网是To C的概念,所以我说中国互联网公司换了一个“马甲”叫金融科技公司,是美国一个旧瓶子装中国的新酒,这件事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管是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科技,如果涉及金融产品或者从事金融活动就得被监管。

  另外一方面你是金融服务创业公司,你是给金融业送水、送锤子的公司,这是属于非金融的企业,对你的监管要求就会很不一样。

  这是张老图,统计的是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史。其实1992年开始美国人就在网上炒股票,1994年就发行信用卡,1998年美国人就开始做余额宝类的产品,2006年美国人就开始做P2P理财的产品。

  这是高盛总结的六类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按照高盛的分类,我们属于大数据公司。融360是个性化提供贷款、信用卡的公司,实际上是个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和技术来提高风控能力和服务水平。

  另外一个比较受的问题是,现在到底适不适合创业?

  我觉得经济不好的时候更加适合创业,这是有数据验证的。很多伟大的公司都在经济下行期创业,创业是被逼出来的。相关研究表明,经济行情好,创业公司的失败率反而更大。大量资金涌入风投时,风投对创业项目的竞争会抬高创业项目的估值,烂项目也能获得融资;在热钱涌动的时期拿到钱的创业公司,更容易尝试冒险和创新,失败率较高。

  今天的主题是独角兽光速成长,融360走到今天成为一个独角兽公司,当然我们的梦想不只是独角兽公司,英语里面有一个词叫800磅的大猩猩,原意是如果你是个800磅的大猩猩,就可以从心所欲。

  所以你看中国超过800亿美金的公司就可以从心所欲,百度和京东还是个小猩猩,腾讯和阿里是大猩猩。

  真正牛的公司,全球5000亿美金的公司只有苹果一家。当然市场上还有一些小哥斯拉。

  那这就说到融360的目标了。其实今天站在这里还是挺忐忑的,对我们来讲过去五年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我们整个团队实际上还在路上,我们还需要时间,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融360现在的目标是能成为小猩猩就可以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感谢新浪创业的组织,感谢各位冒雨前来。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