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MPA公共办理硕士考研复试第一名笔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4-13 12:01:47  阅读:5509+ 来源:自媒体 作者:水木清华惋惜悠扬

原标题: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第一名笔记

北大教授、北外教授、人大教授、中财教授、社科院教授联合创办

目录

一、MPA考研复试参考书及热点预测

二、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6大需要注意的几点(上岸必看)

三、MPA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答题技巧

四、MPA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第一名笔记

五、MPA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真题(育明一对一学员回忆)

六、MPA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答题模板

2020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参考书及热点预测

结合过去五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真题的总结和研究,育明考研大印老师发现,当前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研复试真题越来越灵活,对热点考察慢慢的变多,尤其是在公共管理硕士mpa复试面试当中,所以以下参考书目是考生必须要看的,来应对今年可能考察的政府改革热点和政策热点问题: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育明教育咨询师通过对全国200多所MPA历年复试真题的分析发现,MPA公共管理硕士主要真题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工作相关的问题,第二类是专业课相关的问题,第三类是时政热点相关的问题。具体的复试课程可以在“腾讯课程”中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里面有MPA复试课程。

以下是育明教育咨询师整理的部分MPA复试面试热点如下:

1. 产业政策争论,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中国制造2025》、自主创新等问题。

2. 垃圾分类,涉及政策评估、方案执行、政策工具等问题。

3. 放管服改革所涉及的政府相关理论。

4. 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与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5. 政府的财政职能,涉及减税降费、营商环境、政商关系、经济稳定发展职能等。

6. 住房相关问题。

7. 环境保护相关问题,比如环保一刀切问题等。

8. 政策修订等问题,比如霍尔果斯避税天堂问题。

9. 政府改革最新的趋势等问题。

10.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相关问题。

11. 土地财政、税制改革等问题

12. 政府改革相关问题

13. 政府管理最新前沿理论

2020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6大需要注意的几点

根据育明教育过去12年对1000多为考研学员的分析发现,大多数考研考生在复试阶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准备时间太晚。最佳的准备时间是2个月左右,最好是初试后就开始准备,是因为一方面现在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调剂越来越难,没有充分的准备很有一定的概率会导致考研功亏一篑,另一方面是因为复试的比重慢慢的升高,尤其是复试中又有笔试,还有听力、口语和面试,如果等到分数出来,有很大的可能性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了。未来复试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调剂越来越难,希望广大考生提前准备复试,相关MPA复试课程可以在“腾讯课堂”中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观看相关课程。

问题二:傻等复试信息。其实自从2019年教育部对研究生招考复试进行了相关改革之后,未来几年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此,育明教育咨询师建议我们大家参考2019年复试的相关信息(包括复试笔试参考书、复试人数等)即可,希望我们大家在估分后尽快联系育明教育咨询师,开始复试课程的指导。尤其是报考会计硕士(MPAcc)、计算机、北外、北语等院校的考生,复试的比重占到了50-60%,如果不提前准备,复试的内容根本复习不完。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对我们初试一对一的学员,我们都是建议初试后就开始备考复试。

问题三:复试资料单调。复试阶段要提交很多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从往年的考生来看,这部分内容很多考生都不知道如何撰写,结果提交的个人陈述不但不能给自己加分,还会给导师带来不好的印象。一般而言,个人陈述不只是你个人的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等信息的呈现,更是体现了你的文字功底和态度。设想一个连自己个人陈述都写不好的考生,导师能指望你给他做科研工作吗?此外,还有个人简历和其他的相关资料,如何在复试中让导师看到你的资料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需要好好打磨的。

问题四:缺乏模式面试。很多考生一直在学校待着,很少经历过正式的面试,这就导致在考研复试中会非常紧张。进而影响复试的发挥。我们建议考生在复试前一定要进行至少3次以上的模式面试,找到自己的问题,针对行的解决。模式面试也是育明复试课程中必备的一项。例如,2019年北外高翻一名考生,初试成绩排名倒数第二名,由于资料准备比较充分并且经历了多次模拟面试,复试成绩排名第一,最终成功上岸。育明教育的复试课程有9800-18800(保过)及调剂班次,有兴趣的可以直接登陆官网或者

问题五:个人陈述冗繁。很多考生不知道个人陈述说什么,尤其是英文的个人陈述,啰啰嗦嗦的,该说的没有点到位,不该说的说了很多。一般而言,个人陈述是考研复试面试的第一个环节,很多高校要求用外语表述。那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展示自己呢?根据育明教育的经验来看,主要是凸显自己的独特优势、报考原因及研究兴趣即可。所以,不要轻视每一个复试的环节,每一个小的环节都可以最终导致考研折戟沉沙。

问题六:没有联系导师。导师很关键,这个不用赘言。但是怎么联系导师呢?联系哪个导师呢?这是有讲究的,因为每个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是不太相同的,所以必须找到与自己最为匹配的导师,这样能大大提升自己复试的成功率。此外,就是如何联系导师呢?一般来说,能够最终靠电子邮件,或者学长学姐,或者通过育明教育辅导机构,都可以。

公共管理博士讲解,12年专著公共管理硕士辅导及研究

1. 全国100所院校MPA复试范围及参考书

2. MPA复试资料撰写、个人陈述指导

3. MPA复试专业课基础知识:公共管理

4. MPA复试专业课基础知识:政策科学

5. MPA复试专业课基础知识:研究方法

6. 全国100所院校MPA复试面试真题解析:1000题

7. MPA复试面试技巧

8. MPA复试政治笔试范围及答题技巧

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做简述。第三,总结,可以作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2.简答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查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偏低。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一般来说书本看到5遍以上能够达到记忆的效果。当然,记忆也要讲究方法。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简答题定义框架答题法

定义→框架→总结

第一,先把简答题题干中涉及的最重要的1-2个名词进行阐述,类似于“名词解释”。很多人省略了这一点,无意中丢失了很多的分数。第二,按照要求,搭建框架进行回答。回答要点一般3-5条,每条150-200字。第三,进行简单的总结。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有头有尾,换言之,必须要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800-10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3.论述题

(1)育明考研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查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也可以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格外的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查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育明考研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能够最终靠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育明考研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肯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题型,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2020年MPA公共管理硕士考研复试笔记(部分)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育明教育解析:事业单位改革是当今时政热点,考生在备考时应多加留意。而且还需要注意把握事业单位的定位,它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与公务员是不同的。答题要侧重于第9章第三部门管理和非营利组织等方面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可适度结合政府改革的大趋势,但切忌大谈特谈政府改革方面的内容,注意篇幅限制。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参考李国正主编《公共管理学》。

事业单位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入手,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调整和规范政事关系。2011年4月初,中央已经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到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该表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

一、改革背景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百科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样一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事业单位改革的实质性推进,与‘十二五’时期切实解决与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医疗、卫生、教育等民生难题,以及‘民富’战略相吻合、相呼应。”汪玉凯说。

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即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织支撑,成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力军,以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职能。

二、改革内容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包括政府的职责定位,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创新等,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可重点研究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转变政府职能。

如何明确政府与事业单位的职责划分,切实保证政府与事业单位在职能、机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分开;如何收回和整合事业单位行使的行政职能,实现行政职能的有机统一,规范依法行政行为;如何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行业管理,减少对事业单位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

2.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

如何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属性,实施分类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分离出去;如何从财政投入、税收政策、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社会保障等制度方面促进事业单位强化公益属性;如何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的用人权、薪酬分配权、职称评聘权、经费设施使用权、自主运营权等法人自主权。

3.创新政府管理方式。

如何根据事业单位公益属性的不同,实施分类管理;如何实现政府管理职能和出资举办职能的适度分离;积极探索管办分离有哪些有效的实现形式;如何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4.完善政府投入机制。

如何加大投入力度、改革投入方式、完善投入监督机制,形成职权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投入机制;如何明确不同层级政府的公益服务责任,举办相应事业单位。

5.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

一方面,如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造政策平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服务的提供;另一方面,如何加强对社会公益组织行为规范的监管,完善有关收费标准、资产处置、收益分配、服务质量等政策,规范社会力量的公益服务行为。

三、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都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完善密切相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事不分。

事业单位隶属于政府部门,政事边界不清,功能定位不明,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既存在“越位”又有“缺位”问题,对事业单位行业发展规划、政策标准、行为规范的宏观管理不足,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落实不够,公共服务效率不高。

2.管办不分。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举办事业单位直接提供公益服务,并实行监督管理,既履行社会管理职责,又履行出资人职责,造成“管”、“办”的职责不明确,主管部门专注于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对全社会、全行业事业单位提供公平环境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投入机制不健全。

各级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公益事业投入方式单一,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存在地区和城乡分布不均衡,同时,对投入效益监督不够,难以保证资金使用效益。

4.政府对社会力量投入公益服务的组织管理不规范。

社会力量举办公益事业在税收优惠、贷款融资、职称评聘等政策方面不能与事业单位享受同等待遇,不利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公益机构,发展公益服务事业。

四、改革目标

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为核心,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先行试点、稳步推进,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MPA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真题回忆

名词解释

1.公共财政(2018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厦门大学)

公共财政指的是公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动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的特征:

(1)以弥补市场失效为行为准则;

(1)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

(2)非市场营利性;

(3)法制性。

2.公共财政管理(2009年对外经贸大学;2007年北京科技大学)

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公共财政管理的内涵:

(1)公共财政管理的主体是公共部门。

(2)贯穿包括计划、资源取得、分配、监督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

(3)是项技术性活动。

(4)技术多元。

(5)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得到最大限度履行。

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1)效率目标 (2)公平目标 (3)稳定目标

3.公共预算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公共预算的性质:

(1)预算反映了政府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选择,反映了公众对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共识

(2)于是反映了政府提供服务的优先权

(3)预算反映了为地方和全体选民,为效率、效能以及更大的公共目标而作出的决策的相对比例

(4)预算为公民提供了责任工具,使公民知晓政府如何花钱,是否尊许民众的偏好,预算连接公民的偏好和政府的产出

(5)预算反映了公民对不同税种和税率的偏好,以及特殊纳税人群体转移税收负担的能力

(6)预算对国家的整体经济产生影响,财政政策影响就业水平--在某时间有多少人失业

(7)预算反应不同个体和组织影响预算结果的相对权力

4.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侧重政治概念上的:政府依据法律有计划地对预算资金的筹集、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等管理活动。侧重行政上的:政府依据法律对预算进行编制、执行和决策的管理活动。

预算的过程分为编制、执行、决算三个阶段。

(1)编制

我国中央政府部门预算编制实行“两上两下”的程序。

(2)执行

预算执行管理必须遵循四项原则:

①确保按照法律授予权限实施预算,包括财务授权和政策授权;

②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对预算做调整;

③解决预算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④有效管理资源的购置和使用。

(3)决算

决算是对预算结果的总结和评价。决算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反映一年来预算活动的基本情况及政府绩效,并为新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决算过程最重要的包含四个阶段:准备阶段→编制阶段→审查阶段→批准阶段

5.分项排列预算模式

分项排列预算模式以预算支出的若干特定目标为核心,采用分项排列的方法依次列出特定目标的预算资金,由拨款机构加以拨付。这一模式在会计上有简便的优势,可以按照总科目、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等分类清晰地看出预算资金在不同项目中的分配情况。

该模式管理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拨款机构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拨款计划。在财政大权集中于立法机关的制度下,分项排列预算能较好地服务于立法机关对预算的控制与监督。随着公共管理复杂性、多变性的增加,特别是行政机关预算裁量权的膨胀,分项排列预算显得越来越不适应当代预算管理的需要。

6.零基预算制度(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

20世纪70年代末,零基预算模式在美国风靡一时。零基预算模式不按上年度的“渐进增量”来考虑预算,而对原有项目进行重新审核。

零基预算模式的要点是:

(1)由高层管理者提出基本目标和总原则;

(2)责成下级部门管理者将赋予他们的目标具体化并形成一揽子决策;

(3)对备选方案分别进行排序,确定优先项目;

(4)排列的顺序依次为终止、保持最低限度、缩减、维持、扩充;

(5)由高层管理者选定方案。

7.绩效预算模式(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

绩效预算模式是一种以绩效或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方式。绩效预算主要可分为五个管理阶段:

①公布绩效报告

②明确绩效目标

③将绩效报告提交审计师审核

④预算机构与支出管理机构或某个机构与其管理者之间订立绩效合同,详细规定机构在可使用资源的条件下应取得的绩效

⑤编制绩效预算,一方面列出支出,另一方面列出此投入相应的预期绩效

把握三点:①绩效评估的精确化。②放权以使项目管理者成为绩效责任人。③把绩效当作改善业绩的手段。

8.政府采购(2019年东北大学;2008年南京大学;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用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政府采购具有法定程序和规范的方法,是世界各国目前最为重要的购买性支出管理手段。

政府采购的一般原则:

(1)透明

(2)一贯性

(3)公众的信任

(4)公平对待厂商

(5)提升经济与最大化购买价值百科

(6)促进竞争

(7)监督保证品质与无瑕疵

二、简答题→论述题

1.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

公共财政管理是指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

公共财政管理的目标有以下几方面:

(1)效率目标: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有效地向公众提供平等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政府支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的有机结合,进而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2)公平目标: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有效地对国民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通过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及财富积累上的分化差距,为社会最贫困阶层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实现社会相对公平。

(3)稳定目标: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有效地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维持经济景气,避免经济波动。

公共财政管理最重要的包含三大部分: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和公共支出管理。预算管理侧重于决定“做什么”,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管理决定“怎么做”。

2.公共财政的职能(2008年对外经贸大学)

公共财政指的是公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动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公共财政的职能:

(1)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根据个人财产多少和对生产所做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等手段来实现。

(2)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稳步的增长等目标的实现。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机抉择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

(3)监督管理职能。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之间的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都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以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3.公共预算的性质和功能(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公共预算的性质:

(1)预算反映了政府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选择,反映了公众对政府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共识

(2)于是反映了政府提供服务的优先权

(3)预算反映了为地方和全体选民,为效率、效能以及更大的公共目标而作出的决策的相对比例

(4)预算为公民提供了责任工具,使公民知晓政府如何花钱,是否尊许民众的偏好,预算连接公民的偏好和政府的产出

(5)预算反映了公民对不同税种和税率的偏好,以及特殊纳税人群体转移税收负担的能力

(6)预算对国家的整体经济产生影响,财政政策影响就业水平

(7)预算反应不同个体和组织影响预算结果的相对权力

公共预算的功能:

(1)为达成施政优先次序、目标及政策进行的资源配置

预算反映各种势力争取政府资源的记载,它记录着这场竞争中的胜负情况,通过社会公开辩论和慎思的过程,试图将资源作合理、公正的分配

(2)通过税收和借贷(公债)筹措预算财源

预算是为政府筹财源的计划书,规定了税收由谁负担,负担的比例是多少等问题

(3)通过与货币政策的协同,以预算展现的财政政策稳定经济发展

国家能够最终靠预算所展现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工具来刺进经济稳步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率

(4)促使政府机关对预算资源的使用达到效率、效能的运用责任

政府通过预算程序和既定的预算制度,对预算的使用情况予以定期检查,通过绩效检讨来追踪首长的行政责任,对官僚体系予以监督

(5)控制支出的合法性、确实性并与政府决策相吻合

预算的原始功能就是支出的控制,希望政府每一项支出都符合法律确实、诚实的要求

(6)提供不同层级间资金转移的机制

地方政府需依赖中央政府的资金转移以支付其日常运作。这种资金转移能让地方政府履行其应尽的职责,也能够达到均衡全国地方财政的目的

(7)作为预算计划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工具

预算可作为政府中、长期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这些计划需靠正宇的预算支持才能落实

(8)经由财政的监督权,驱使政府机关使其计划实施更具经济性、效率和效能

预算重视政府收支计划、方案的实施,对计划和方案实施的完整周期进行监督和评估

4.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有:

(1)公开原则

预算内容应公开,使国民充分了解政府收支状况、财务计划及施政内容。

(2)明确原则

政府预算的收入来源及支出用途、项目与分类皆应明确。

(3)事前决定原则

政府预算应在年度开始前,经由议会审议通过。

(4)严密原则

预算应对各个支出项目产生约束力,力求与将来决算一致。

(5)限定原则

预算的各个项目间应有明确的界限,禁止经费相互流用,同时限定须在同一年度支出。

(6)单一原则

国家财政收支应纳入一个预算之内,笨的另有独立预算预算须单一,不得重复。

(7)完全原则

所有收入与支出完全列入预算中,不得有预算外的收支,以维持国家财政的完整

(8)不相属原则。

任何财政收支不得有个别相属关系。

5.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2007年、2012年、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

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达成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依据国家之施政方针,以国家整体资源与国民负担能力为评估基础,所预定的公共财政的收支计划,也即经过政治程序所为之的国家资源配置。

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有:

(1)计划原则

政府预算应按照计划来编制,预算能够反映政府计划,预算与计划有紧密联系

(2)责任原则

行政首长对于预算的责任,就是使行政机关的计划符合民意,并以最低廉的成本执行计划。

(3)根据报告原则

预算的编制、立法和执行,均应根据政府各机关的财务及业务报告决定,不能盲目决定预算

(4)具备适当权力原则

行政机关为有效执行预算,必须具备执行预算的权限,以及执行职权的人员。

(5)多元预算手续原则

政府预算的手续可依行政活动、工作计划的不同而有差异,无须强求一致

(6)自由裁量原则

政府预算的内容不宜过分详订,在不违反施政方针和目标的前提下,授予各机关自由裁量的空间,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7)预算时间弹性原则

为充分的发挥预算的经济功能,预算实施及经费支出时间,可随总体经济状况作出必要的有弹性的调整。

(8)预算机关关联原则

中央预算机关与各个机关中执掌预算的部门,应保持充分联系,加强协调与合作。

6.公共支出管理的基本目标(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

公共支出管理是高度具体化的公共财政管理,是对支出资金进行安排、拨付的具体管理活动。

MPA公共管理考研复试答题模板

其实,考研专业课和考研英语作文一样,都是有模板可循的。

一、有关政府改革考题的答题模板

比如“大部制改革”的措施、如何构建“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无缝隙政府”。如果考题涉及政府及其官员存在的一些问题,考生就可以套用此模板。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2.下放权力,转变管理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共同治理。3.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选择、考核机制,建立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4.增加专家学者以及群众的参与决策渠道,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体制。5.利用现代化、市场化管理方法,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6.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二、答题“三段论”

对某句话的“评析”,对某一个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看法”等等,这样开放性的题目,建议考生遵循以下答题思路:

第一,是什么,即以上材料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尤其是文章中反映了哪些行政管理的现象和理论。

第二,为什么,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或行政问题出现的原因。考研提供的材料,一定是要说明某一个问题,那么既然有问题就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

第三,怎么样,即针对以上的原因,今后应该怎么做。至于怎么做这个方面,可以套用上面的模板。

1.4 公共行政学框架梳理

第一部分,“是什么”,即对我们这门学科所研究对象进行介绍。

第二部分,“怎么样”,即我们的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做事情的。

第三部分,“约束”,即对我们的对象——政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之不对私权产生侵犯。即当前政府反腐措施。

第四部分,“改革”,即对当前政府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完善。

不但四个部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每个章节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紧密的。

第一章,绪论:讲解近100多年行政学发展历程及理论积淀。即回顾过去。

第二章,行政职能:之所以把“行政职能”放在第二章,是因为我们这门学科产生的目的就为了研究如何让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所以,本章是整本书的核心。此外,考生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行政管理学这门学科在1887年才诞生,之前却没有存在。而政治学、企业管理等却早就有了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这是因为在17、18世纪之前,西方一直倡导的是亚当·斯密所提出的自由市场经济,即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所以,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很小,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研究它的必要性。但是,伴随着西方由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经济社会事务慢慢的变多,但是立法机构等无力处理这些事务,所以政府就被推到了幕前。并且政府的作用慢慢的变大,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样一个时间段,就有人提出是时候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政府了。

第三章,行政权力:中国有一个词叫作“职权”,有“职”却无“权”,则政府及其官员就无法切实履行它的职能。因此,第三章必须是行政权力,它是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保障。

第四章,行政领导:从第三章“行政权力”到第四章“行政领导”属于行政权力的人格化。行政权力本身并没有好坏,只有赋予人之后,才具有人格,才能为民服务。而被赋予的这个人,就是所谓的领导,即行政领导。在权力与人结合以后,腐败也开始了。

第五章,行政组织:在权力与人结合产生了行政领导之后,光靠领导自身没法一个人亲力亲为,必须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构建自己的组织系统,也就是行政组织。

第六章:人事行政:在“行政领导”构建了自己的“行政组织”之后,就需要对组织中的人进行激励和管理,即人事行政,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每个组织的气氛、工作能力不同,其关键就是对组织的激励和管理。

第七章:行政决策:在“行政领导”通过“人事行政”对“行政组织”中的人充分激励和调动之后,政府就要开始做事情了,就要开始履行其“行政职能”了。那么,政府履行行政职能的方式和手段是什么呢,就是制定决策,颁布政策,即为“行政决策”。

第八章:行政执行:政府作出“行政决策”之后,不能束之高阁,必须要去执行,即为“行政执行”。正如考生自己在作出报考北京大学或者南京大学或者北航或者湖大或者川大或者北师大等之后,不能就开始无所事事,每天埋头“吃饭、睡觉、打豆豆”,我们一定要去制订考研计划,必须去每天不断地学习和落实学习任务。

第九章:行政方法:无论是考研,还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都必须讲究方法,在“行政执行”中不讲究方法,只能让自己走弯路,耽误时间。

第十章:行政效率:我们在“行政执行”的过程中采取“行政方法”其目的就为了实现“行政效率”。正如,每年有几百上千人在育明教育参加考研、考博及公务员、四六级的培训,其目的也就为了寻求“行政方法”,达到“行政效率”的目的。

第十一章:机关管理: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一,除了“行政方法”,还必须有后勤管理保证日常管理。

第十二章:公共财政:这个是实现“行政效率”的保障之二,除了“行政方法”和“机关管理”,还需要有财政的支持,毕竟大家不能空着肚子工作。

第十三章:行政行为:从第三部分开始,我们研究的是如何对政府之前的行为进行约束,那么在对政府约束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政府的一言一行,也就是“行政行为”,唯此,才能更好地约束政府。

第十四章:依法行政:即“有法可依”,在我们了解了“行政行为”之后,就要开始制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政府的行为进行约束,做到有法可依。

第十五章:法制行政:即“有法必依”,制定法律之后,必须有人监督,没有人监督,则法律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法制行政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监督的意思。

第十六章:行政责任:即“违法必究”,在官员违反了法律之后,就必须承担责任。“依法行政”、“法制行政”、“行政责任”三个部分属于对政府官员的外部监督体系。

第十七章:行政伦理:属于官员内部监督体系,力求通过个人品德的塑造、职业道德等对官员形成内在的约束。

第十八章:政府能力:在我们前三个部分,共十七章的努力下,我们要检测一下政府的能力有没有提高,政府能不能更好地履行其职能。结果发现,政府能力还是存在问题的,政府的职能还是没法得到更好地履行,甚至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可能会手足无措。怎么办呢?就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行政改革。

第十九章:行政改革:在政府能力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时候,在政府出现“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的时候,就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但是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十多次的改革,直至当前政府进行的“大部制”改革,也是面临着重重阻力。那么如何拯救我们的政府呢?

第二十章: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背景:既然我国历次改革都面临着问题,那么我们大家可以借鉴一下西方的改革经验和理论。

第二十一—二十四章:西方国家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还是没法适应我国的改革环境,所以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之路。

经过上述的分析,大家要记住,无论看什么书,都务必要掌握作者写作的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整个学科的框架以及弥补很多考生因为跨专业而产生的问题,并且对于考生回答简答题和论述题大有裨益。

育明教育考试研究院行政管理考研研究室经历8年的研究,对全国近100多本行政管理书籍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复习方法、复习策略以及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这也是怎么回事育明教育考研辅导通过率如此之高的原因之一。本书另有录制的视频课程,也欢迎广大考生到育明教育订购!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