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封面专题打造助推农金开展的中心动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3-27 20:28:48  阅读:472+ 来源:自媒体 作者: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原标题:封面专题| 打造助推农金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全国农信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建立了一批“农”字号培训中心,为农信机构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农信机构培训中心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如何实现从“培训中心”到“企业大学”的华丽转身

文/马翀 本刊记者

当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激活人才的价值百科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赋能?加强人才培训至关重要。为此,招商银行建立了招银大学、建设银行建立了建行大学、工商银行建立了杭州金融研修院、台州银行建立了银座金融培训学院⋯⋯

镜头聚焦农信机构,近年来,全国农信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建立了一批“农”字号培训中心。省联社层面,浙江省联社于2015年8月成立了浙江农信学院,成为全国农信系统首家省级联社层面的培训中心。继浙江农信学院之后,安徽、贵州、四川、湖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省级联社也成立了线下培训中心开展人才培训;山东、广东、辽宁、天津等地省级联社(农商银行)则成立了线上网络学院对干部员工进行培训。此外,还有一些省联社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协同发展,如贵州省联社既设立了贵州农信培训学院,还设立了贵州农信网络学院。

行社机构层面,2013年,浙江绍兴瑞丰农商银行开办了瑞丰商学院,这是浙江农信系统第一家企业大学;2015年,江苏江南农商银行与上海起航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成立了江南金融培训中心(以下简称江南金培),成为全国首家面向中小银行的开放式、共享型培训平台;2017年,山东潍坊市联社和辖内9家农商银行按照“同出资、共受益”的原则设立了潍坊市农商银行系统培训中心;此外,安徽马鞍山农商银行、陕西秦都农商银行、山西长子农商银行等也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培训中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农商银行的培训中心也逐渐探路线上培训,例如瑞丰农商银行瑞丰商学院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学院“瑞丰E学堂”,江南农商银行搭建了自主产权的网络学习平台等。

一系列培训中心的建立,为农信机构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农信机构培训中心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培训是否达到了为农信发展赋能的效果?如何实现从“培训中心”到“企业大学”的华丽转身?

在摸索中成长:“农”字号培训中心养成记

建立培训中心,首先应该理清几个问题:为何培训?培训谁?谁来培训?怎么培训?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农”字号培训中心在摸索中逐渐给出了答案。

为何培训?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我们设立培训学院的目的,就是通过持续培训,使员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继而实现全省人力资本的持续优化提升,为贵州农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同时,通过培训促进新入职员工的企业文化灌输工作、中层干部的企业文化培育工作以及高管人员的企业文化巩固工作,确保企业文化的有效传承。”贵州农信培训学院负责人谌洪波和记者说。与贵州农信培训学院类似,大部分“农”字号培训中心设立的初衷和目标都是想通过培训为本系统(机构)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以人才为“利器”打好攻防战。而且部分培训中心随着接待能力、研发能力、师资水平的提升,开始承办兄弟行社的培训任务,如浙江农信学院近期就承办了江苏农商银行系统董事长高级研修班、安徽桐城农商银行中高层管理岗培训班等外部培训班。此外,还有一些培训中心走上了市场化的路子,如瑞丰商学院、江南金融培训中心、昆山农商银行昆山亭庐金融学院等,不仅培训农信机构的干部员工,还对农信系统以外的银行机构员工开展培训,为全国中小银行的发展培育了一支支优良的人才队伍。

培训谁?全覆盖+抓重点。全覆盖即体现培训的普惠性,让全员都参与到培训中。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农信系统培训中心大多按照高层、中层、基层的维度进行培训,基本上能做到培训覆盖到全体干部员工,但在实现方式上又不一样。例如,浙江农信学院通过专题培训与岗位轮训相结合的方式来确保员工培训的覆盖面。专题培训即针对各类专业条线开展的业务培训班;岗位轮训则是专门针对某一类岗位开设的、以提升职业技能和履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模块化培训,如新员工和客户经理职业化培训。安徽农金学院则以农金学院为主、各农商银行为辅的模式开展培训,通过分层级、分类别开展培训,最大程度提高培训普惠性。

在提升培训覆盖面的同时,农信机构培训中心也通过“抓重点”,培养了一批人才“尖子”,打造了一些培训品牌。例如,浙江农信学院近几年着力推进新员工和客户经理职业化培养体系建设。“经过学院职业化培训,员工回到本单位后能够快速上手,而且能力突出,较好地满足了行社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现在,送员工来参加这两项职业化培训的行社慢慢的变多了。”浙江省联社教育培训部负责人蒋珊和记者说。安徽农金学院抓住了中高层、内训师这两个重点人群,打造出农金论坛、农金内训师培养、中高层培训高校合作项目等培训品牌;马鞍山农商银行中德普惠金融学院则凭借自身在小微业务培训方面的丰富经验,为本行和其他农信机构培训了一批专业的小微信贷从业人员。

谁来培训?内外结合共同发力。“内”即内训师,“外”即外部讲师。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大部分农信培训中心的师资力量都由这两部分人群组成,而且主要以内训师为主。内训师主要来源于各业务条线骨干、省联社/行社高管;外部讲师包括监管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大学教授、专业培训机构教师等。“外部讲师可以给学员带来新思路、新启发,开阔眼界;而内部讲师对系统的真实的情况更加了解,费用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内外部讲师都是安徽农金学院的宝贵师资资源。”安徽农金学院负责人熊传海和记者说。

师资数量跟上了,师资质量如何保证?对于内部讲师,安徽农金学院专门编制了《内部讲师管理办法》,明确内部讲师的选、用、育、留标准;江南农商银行通过采用一套严谨的管理机制,包括公开选拔机制、晋升和退出机制、年度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系列培养机制等,打造了一支金牌内训师团队。对于外部讲师,浙江农信学院、贵州农信培训学院则通过学员测评结果等来考量是否继续聘任其作为讲师。

如何培训?多管齐下提升质效。翻开浙江农信学院客户经理职业化培养手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既有职业道德、信贷业务知识等专题授课,也有团队建设、素质拓展、实操训练等体验式培训,还有学员论坛、优秀客户经理面对面等互动学习,不仅形式多样,还切合实际,深受学员欢迎。

浙江农信学院善于创新的特点在其他农信机构培训中心也能够正常的看到。例如,江南金培打造了沙盘模拟课程,最大化地将知识转化为实战技能,让学员在互动体验中学得真知,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百科;安徽农金学院采用与各大高校合作开展长、短期集中培训项目,与同业机构合作办学等方式,在学习对方优秀培训内容的同时,也汲取其先进的培训管理经验;河南省联社中原三农金融研究院带领辖内农信机构高管赴浙江、厦门、广东、湖北等地的优秀农商银行学习先进经验,受到广大学员的欢迎和好评。

除了线下发力,农信机构也开始布局线上培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线上培训学院,浙江农信学院、安徽农金学院、河南省联社中原三农金融研究院等也已开始谋划部署设立网上培训学习平台,为全员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利,推动农信机构向学习型组织迈进,以全员学习力的提升来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以此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困局待解:直面培训中心成长之“痛”

知不足才有所进。尽管农信机构培训中心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体来看,距离建成一流企业大学还有较大差距,亟待完善和改进。

“僧多”而“粥少”。随着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农信机构越来越重视人才培训,但目前来看,专门为农信机构提供培训服务的培训中心数量仍然较少,基本上一个省份只有省联社培训中心可以提供培训服务,而且部分省联社甚至没有专门的培训中心。此外,就提供的服务质量来看,只有少数几家培训中心能达到参训机构和学员对培训的要求。在采访中,很多省联社(机构)培训中心负责人普遍感觉到当前农信机构培训存在“培训无门”、扎堆一处进行培训、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现象。这也使得部分农信机构开始选择农信系统以外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而良莠不齐的培训市场,让许多农信机构花了大价钱却收不到好成效。令人欣喜的是,2019年12月19日,由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与全国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联合发起成立的中农金研修院正式成立,百万农金人终于有了权威专业的属于自己的学习交流平台。

配套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一是有“形”无“神”。调查发现,一些省联社(机构)虽然建立了培训中心,但主要是提供会务、住宿、餐饮等服务,培训则成为次要工作。二是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紧缺。据了解,浙江农信学院正式工作人员只有9名,安徽农金学院正式工作人员只有6名,河南省联社中原三农金融研究院正式工作人员只有7名⋯⋯这仅有的几个人却要负责全省乃至全国几万人的培训任务,工作强度较大,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三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目前,一些培训中心开展的培训课程重理论而轻实践,缺乏针对性,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一些外部讲师的课‘叫好不叫座’,课上分析了很多理论、政策,但课程不接地气,没有借鉴意义,学员学不到真东西。”中部地区某省联社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和记者说。四是考核机制不完善。虽然大部分培训中心都在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了考核,但仍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无法真正检验培训效果。同时,缺乏对培训教师的考核,尤其是缺乏对外部讲师的考核,使得培训质量大打折扣。

重短期而轻长远。调查发现,目前农信机构开展的培训多为短期培训,2~5天的培训较多,10天以上的培训较少。一方面,缘于行社工作任务重、人员较紧缺,难以安排大量干部员工多次、长时间地参加培训;另一方面,一些行社高管对培训重视不足,认为培训费时、费力、费钱,没有将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与对机构发展的促进作用紧密联系起来,派员工培训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见贤思齐:从“培训中心”走向“企业大学”

唯有学习方能不断进步。

时代在变革,社会在发展,农信机构培训中心也要在补齐短板的同时寻求更高的发展目标,不能仅把自己定位于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而应朝着发展为企业大学的方向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农信机构培训中心应以海尔大学、华为大学、建行大学、台州银行银座金融培训学院等为榜样,努力学习,将自身打造成为具有农信特色的一流企业大学。

多位省联社培训中心负责人认为,优秀企业大学之所以成功的共性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目标明确、重视实战、顺应时势。由此,农信机构培训中心也可以朝着这三个方向努力,在“学习”中不断前进,在发展中为农信事业发展源源不断输送能量。

明确使命再出发。培训中心要想实现华丽转身,首先应明确要建成什么样的企业大学。“努力将浙江农信学院建成组织健全、体系完备、资源丰富并能够支撑全省农信系统发展战略的企业大学。”这是浙江农信学院的目标。就全国农信系统培训中心而言,具有农信特色的企业大学应具有人才培训、文化传播、知识研发等重要功能。人才培训是中心工作,提供覆盖高层、中层、基层,覆盖各个业务条线的培训服务;文化传播是基础工作,要在培训中不断宣传企业文化、价值百科观,培养一批懂农信、爱农信、为农信的“三农”服务队伍;知识研发是核心竞争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研发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明星产品。此外,随着培训中心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还可以开展咨询服务,通过整合优秀案例,为其他兄弟行社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与之相对应,农信机构高管要提升对人才培训的重视程度,应该意识到学习、培训能够为农信机构转型发展积蓄人才力量,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农信机构的市场竞争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训战结合强实力。训战结合就是做到干中学、学中干,稳、准、快地提升人才素质。例如,在台州银行银座金融培训学院,一个毫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在学院学习3个月之后即可成为独立上岗的前台柜员。问及能够快速“生产”人才的原因,台州银行银座金融培训学院院长胡献鹏和记者说:“我们主要采取的是‘特种兵’式的培训方法,就是在培训前把前台所有的业务工作进行汇总并形成相应的模拟场景,每名员工都要在模拟场景中对业务进行反复训练,直到熟悉所有业务为止。待培训结束后,我们还会通过业务知识测试、情景演练、客户满意度评价、上级主管评价等全方位检验培训成效,并实行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确保每一名从银座金融培训学院走出去的员工都是一名能打硬仗的银行人才。”

对于农信机构培训中心而言,应该汲取经验,坚持培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首先,课程研发以需求为导向。从上而下征集培训需求,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研发培训课程,确保课程的针对性。其次,匹配合适的授课教师。由农信机构各条线及人力资源部共同挑选能够开发课程或者能够讲授课程的优秀人才作为内训师,适度聘请优秀的外部专家学者分享良好经验,同时制订严格的授课考核激励制度,提高授课“含金量”。再次,采取训战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发并推广营销实战沙盘、情景模拟训练、服务方案呈现、与优秀干部员工面对面交流、标杆行社参观等培训方式,提高员工的实战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后续跟踪查验。在培训结束后应定期向行社了解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情况,比如通过对学员同事、主管领导进行访谈等了解其在培训前后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方面的变化;对其客户、合作伙伴等进行调查、访谈等,了解其在培训工作开展前后的客户满意度、合作伙伴满意度等。同时,在查验过程中,也应针对学员出现的不足,及时修正培训方案,争取培训效果最大化。

顺应数字化发展大趋势。在2002年,工行在全国金融系统率先开通了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现在,很多银行机构都搭建了线上培训系统,打破了线下培训在时间、地点上的限制,干部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农信机构而言,想要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备好“粮草”至关重要,而培训中心就是“粮草”的重要补给站。只有提供足够好的“给养”,“兵马”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现在,农信机构培训中心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以从课程研发、师资力量、培训方式、考核查验等加强“给养”,为提升农信人才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打好向企业大学跃升的攻坚战保驾护航,为农信机构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本文选自2020年《中国农村金融》第4期封面专题)

责编:龚 雪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