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武大老校长刘道玉大学生成才终究决定于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6 13:06:43  阅读:2313+ 来源:自媒体 作者:中国封面

原标题:武大老校长刘道玉:大学生成才终究决议于什么?

刘道玉 武汉大学前校长 被誉为“今世蔡元培”

我从事高级教育作业近60年了,尽管有着年深月久的阅历,但有一个问题却一向困惑着我:大学生成才终究决议于什么?

是高学历和高学位吗?但并不是每一个取得大学毕业文凭乃至高学位者,都可以成为出色的人才;相反的,有些没有进过大学的自学青年,也有不少人成为优异的人才。

是名校和名师吗?但并不是每一个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或是师从名家的人都可以成为出色的人才,而有些没有进入名校或从名师的青年,也有不少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华罗庚先生是由初中毕业生成为国际级的数学大师,师从他的学生不下百人,但取得国际数学界公认的出色数学家,也只需五六个人(5%)。这终究是什么原因呢?

我一向不断地揣摩这样一些问题,经过这几年的学习与考虑,总算有了一点心得。一个人成才决议什么或不决议于什么,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经历标明,能否成才,根本上不决议于名校、名师,不决议于学历和学位之凹凸,不决议于是否出国留学,不决议于学习条件之好坏,也不决议家庭是否赋有。

一个人是否可以成才,只能决议于自己。具体地说,决议于自己的志向、抱负和执着的精力。

依据我对国内外一些闻名学者成才经历的研讨,大学生们能否成才,需求淡化名校情结,不要太介意专业的挑选,走出盲目寻求高文凭和高学位的误区,最重要的是要培育和强化决议成才的五个重要实质:

01

热爱读书,立学以读书为本

凡是智力超凡的少年,生理发育都比较超前,他们一起的特色便是热爱读书,读书便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北宋欧阳修四岁失怙,家境贫寒,母亲四处借书供他抄书,经过自学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他曾说:“立身以学习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因而,一个厌学的人,不爱书、不爱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是不行能成才的。

武汉大学空间物理系的毕业生刘维宁,是初三考取大学的,大三考取留美研讨生。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才少年”之一,是加拿大国家宇航局仅有的五级(榜首流)科学家,现在被聘为我国“千人方案”专家,掌管由我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与欧洲航天局一起发射的“夸父卫星”项目。

他自识字后,就养成了热爱读书的习气,雷打不动,而且是跨学科的广泛阅览。

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意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假如他知道读书的趣味,他不管在校园或校园外,都会读书。”

武汉大学2014年选取13岁的汪逸凡,从两岁就开端阅览简版的我国四大名著,正是超强的阅览才干使他连连跳级,只用了5年的时刻,完结小学和中学12年的校园教育。

02

长于自学,这是成才的要害

人类文明的传承便是从自学开端的,就大学而言,必将由现在的讲堂教育再回归到自学的将来。因而,一个没有很强自学动力和才干的人,是不行能成为出色的人才的。

自学是建立在高度自觉的根底上,有些人有天然生成的自学才干,而大部分人需求开发和引导。不少“天才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学才干,例如刘维宁在大学期间,根本上不听课,即便人在讲堂上,也是心猿意马。

每学期教科书和教材发下来今后,他快速地自学一遍,然后便是广泛阅览自己感兴趣的书刊,以堆集和构建自己感兴趣的常识结构。

一向被传为佳话的典型比如,是英国大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因家境贫寒8岁才开端启蒙教育,而且只读了两年书。

他彻底赖独立自学成为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医学的博物学家,通晓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希腊文和拉丁文,曾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取得皇家奖章,还担任过伦敦大学的校长。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张舜徽教授,一天校门未进过,彻底经过自学成为公认的一代通儒。

很多实例证明,充其量只需小学的文化程度,都已具有了自学的才干。但是,迄今自学仍然不能在大学普遍推广,原因首要在于学习者有依赖思想、意志薄弱、迷信教师。

一起,现在死板的讲堂查核管理准则,也不利于大学生进行自学。面临大数据年代,在线学习使得获取教育信息更快捷,为无师自通供给了宽广的空间。

当今大学的理念、以常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都已经过期了,有必要改动教育的游戏规则,从玩“常识游戏”向玩“思想游戏”改变,迎候以“大才智之光”为理念的教育新年代。

03

超强的记忆力,是成才的根底

对待记忆力好像存在误解,以为批判死记硬背便是对立加强记忆力。这是含糊了死记硬背与加强科学记忆力之间的差异,国际肯定没有记忆力愚钝的学术大师。例如,闻名作家茅盾,年轻时可以把120回的《红楼梦》背得滚瓜烂熟;文学大师钱钟书,读书一遍可以成诵。

更为惊讶的是学术大师陈寅恪,他留学东西洋12年却没有去拿到一个学位,而是博学多才,而且把握了中外12种言语。

晚年他双目失明后,彻底凭口授收拾出书了《再生缘》和《柳如是别传》,一共120万字,乃至连注释也是由他口授的。

他的记忆力被称为“妖孽”式的。美籍华人史学大师余英时先生慨叹地说:“要以全我国人的记忆力来应战陈寅恪。”

记忆力与天分有关,但首要仍是后天培育的,就如俄国大文豪高尔基所说:“记忆力就如肌肉,越练越强。”

04

文理兼修,以博制胜

我原本是一个理科至上主义者,30岁从前没有读过一本小说,以为那是浪费时刻。但是,到了不惑之年,因为作业的需求,我才不得不恶补人文社科常识,其经历是极为深入的。

台湾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没有上过大学,是从一个中学毕业生成为无可争议的国学大师。他从前深入指出:“今天国家社会所需者,通人尤重于专家。而今天大学教育之智识教授,则只望人为专家,而不望人为通人。夫通方与专门,为智识之两途,本难轩轾。”

我国1951年提出“一边倒向苏联”,全盘照搬“老大哥”的经历。大学也悉数选用苏联的教育大纲、教科书和专业化教育准则,彻底否定了解放从前的通才教育。

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端,为了寻求高升学率,各高中连续实施文理科分科教育,大学也随之实施按文理分科考试与选取,又进一步强化了实用主义的教育意图。

从70年代末,包含周培源先生在内的很多教育家呼吁康复通才教育,但20世纪60多年仍然没有铲除前苏联专业化教育的坏处。

事实证明,文科单科独进和“学会数理化、走遍全国不惧怕”的成才路途,都是行不通的。试问:一个科盲怎样可以成为穷究世界真理的哲学家?又怎样可以呈现博学多闻的学术大师?

2014年的诺贝尔奖各奖项连续发布,迄今为止114年共有889人取得这一荣誉,其间四成的获奖者来自美国。不管是就科学家或是就各类奖项的建立者而言,诺贝尔无疑都是全国际众所周知的人。

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诺贝尔是发明大王,是19世纪集科学家与资本家于一身的人,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一起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文学家、诗人和通晓5种文字的翻译家。

他的自传诗《谜》以及《赋与梦》《说教》《兄弟们》等诗作宣布今后,都受到读者们的欢迎,他彻底有资历称为桂冠诗人、作家和剧作家。

化学家罗·霍夫曼因发明了“轨迹对称守恒定律”而取得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一起出书了多部诗篇和散文,他的《化学想象》一书,是把科学典故融入诗中,把文学的美与科学的美奇妙地结合起来,这类的比如多得不乏其人。

因而,不管是校园、家长或是在读的大学生们,都不要太介意专业的挑选,走出专业化教育的误区,打好扎实的文理常识根本功。

05

领悟是学习的最高境地,是敞开才智的根本途径

什么是领悟?我国大多数人或许比较生疏,所谓领悟是一种感悟的思想才干,它具有偶发性、跳动性和发明性的特色。一般来说,它的体现形式有:料事如神、举一反三、去伪存真、举一反三和心有灵犀等。

例如,9岁的高斯,使用等差级数瞬间就算出了1+2+3+4+5+……100垒加数值为101×50=5050,这便是领悟;7岁曹冲脱口说出秤象的方法,震动了满朝文武大臣,也是领悟;7岁的司马光破缸放水救童伴仍是领悟;目不识丁的和尚慧能,悟出一副偈语从众僧中胜出,成为五祖弘忍衣钵的传承人,并创立了释教彻悟学派,这些都是他的大才智体现。

1994年,刘维宁心血来潮,测验性地参加了一次美国GMAT考试,成果得了740分(满分800分),一起被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等5所尖端大学选取为工商博士研讨生,但他终究没有弃理学商。

740分是什么概念?从概率上说,大约99.5%的考生低于这个分数,也便是说只需0.5%的考生才干到达这个分数。关于一个空间物理学家来说,他可以考得如此高的成果,靠的也正是领悟。

其实,学生们学习好坏的差异,不在于分数之凹凸,而在于领悟之有无。领悟与常识多寡无关,与学历、学位无关。

一个人无学历而有领悟,可以更有效地获取有用的常识,乃至发明新常识。反之,有学历乃至高学位而没有领悟者,是肯定不能成为出色人才的。

每一个生理发育正常的人,都有潜在的领悟,需求敞开方可以显现出来,但死板的教育准则,把大多数人的领悟给窒息了。

那么,怎样敞开领悟呢?古人曰:学必悟,悟而生慧。学习的实质是悟道,悟通全国,悟得才智。所谓悟道便是获取躲藏于常识背面的才智。

领悟重在悟,它是在无名利、无压力、无惊骇的心境下,经过自学、自问、自疑、自答、自赏、自娱等一连串的彻悟进程而取得的。

因而,不管是“天才少年”或是适龄青年,也不管是大学生或是没有机会读大学的人,只需具有了上面五个方面的实质,都是可以成为出色人才的!

以上是我关于学习实质论的根本观念,由此就可以很好解说为什么进名校和从名师的人有的能成为出色人才,而有的却不能;另一方面,没有进名校乃至没有机会上大学的人,却也可以成为出色的人才。

这其间,最重要的差异,便是学习者是否把握了成才的这些重要实质。

原标题:武大“蔡元培”刘道玉:真实的人才都是自学成材的

【材料来历:《规划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榜首哲学家等】

审校:黎斐 责编:羿州

版权声明:《我国封面》在推介传达进程中不免呈现部分文章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络的状况。若触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咱们联络,咱们将在榜首时刻妥善处理。谢谢!邮箱:zgfmgzh@163.com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