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扫地5元洗碗2元洗衣2元当孩子劳动教育遇金钱挂钩可以培育爱劳动人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1-24 09:32:52  阅读:7200+ 来源:自媒体 作者:田园泥土香教育

原标题:扫地5元、洗碗2元、洗衣2元: 当孩子劳动教育遇金钱挂钩,能够培养爱劳动人吗

扫地5元、洗碗2元、洗衣2元: 当孩子劳动教育遇金钱挂钩,能够培养爱劳动人吗?

原标题 家庭劳动教育缺位,孩子“学以成人”落空
时间:2019-06-14 工人日报

延伸阅读 我们孩子的教育:为何始于劳动?

2019年,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部门与学校联手推进劳动实践教育,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将劳动作为主题……

劳动是实现人的健全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状况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庭,劳动教育均缺失严重。据新闻媒体报道,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如今在政策引导下,学校正在尽力补齐这一教育短板,与此同时,家庭教育该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却是一个待解难题。

“家长怎么舍得让孩子为杂事分心?

“孩子能上目标校,考到实验班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他的时间都很宝贵,除了学习还需要高质量的放松休息,做家长的怎么舍得孩子为杂事分心?”

家长刘琳将劳动称为“杂事”。刘琳的儿子今年面临小升初,刚刚通过了北京海淀区一所被称为“六小强”的重点中学的大海选考试选拔,下一个目标是考上该校二四制直升班(实验班)。她给记者看儿子的一周时间表,时间精确到小时,填充表格的除了语数外补习班以及作业,还有网球、长笛练习,表格上画着天使翅膀的是休息时间。“早晨让孩子多睡会,鸡蛋提前给他剥好,牛奶我拿风扇给凉到适合的温度;孩子洗完头发我打扫卫生间,给他洗衣服。孩子学习很忙了,当家长的再怎么心疼都不过分。至于家务活,不是该他操心的。”

刘琳的观点得到不少家长的赞同。他们都以为,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过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没时间劳动,家长也不舍得再让孩子辛苦,“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哪里还有时间做家务活”?

对于孩子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李平平也曾抱着和刘琳类似的看法。然而,女儿上大学以后,每周末都带着大包不曾洗过的外衣以及内衣裤回家,对于母亲忙碌的身影视而不见,让李平平为之前的劳动教育缺失感到深深的懊悔。“20岁的年轻人,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特别娇气,吃不得一点苦,以后会摔跟头的。”

记者正常采访发现,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劳动无足轻重,孩子缺失劳动机会、劳动能力难以提升,主要的障碍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及家长过度包办替代。小学生上学书包长辈来背、不会拿扫帚扫地,中学生不会自己洗袜子、从不沾手洗碗筷,大学生宿舍脏乱让人不忍直视……做家务本来是人保证自己生存能力和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家长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当劳动遇上金钱

扫地5元、洗碗2元、洗衣服2元、扔垃圾5角、叠被子5角……”近日,记者在10岁的女孩乐乐家里,看到一份特别的工作账单,这是她做家务活的“工资”明细。“我这一个多月,都挣了100元了。”乐乐兴高采烈地和记者说,“这是我的劳动报酬,妈妈告诉我可以自由支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父母对于孩子不参与家务劳动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家务劳动价值百科不大。不过,也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拿出了各式各样的“激励”方式,通常最常见的就是像乐乐父母一样将家务活“明码标价”。

乐乐妈妈对记者讲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全成长,因而用有偿劳动的方式,培养小孩做家务、勤劳动的生活小习惯。同时,也让孩子体验一下赚钱的辛苦,合理支配劳动收入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财商。

金钱鼓励的方法能培养出爱劳动的孩子吗?当儿子下楼取个快递都要向于震要跑腿费的时候,于震和妻子决定取消对儿子做家务活的物质奖励。“孩子做家务活有奖励在我们家实行了两年时间,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反而让他觉得做家务活是在帮助父母,与己无关。”金钱激励没有树立起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孩子也没有从中体验到劳动之乐,反而时时想着劳动与金钱挂钩,于震开始反思自己的劳动教育方式。

“请家长们给孩子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杨成刚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所重点中学的班主任,在上周举行的家长会上,和家长们交流完孩子的学习状况后,他在黑板上特意写下这一行字。这缘于上个月开班会的一幕,当问到学生现在不参与家务劳动,等自己长大成人了家务活怎么做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委员抢先回答,“可以请家政阿姨打扫”,杨成刚请同意这一观点的学生举手,让他吃惊的是班里35名学生中,有20多名毫不犹豫地赞同。“这些孩子绝大部分家境优渥,成绩优秀,目标都是奔着名校去的,但是对劳动的态度却是疏远,将家务活视为能够拿金钱买来的服务,这值得我们家长、老师们深思。”杨成刚对记者说。

“不劳动,何以亲近土地?”

从到北京读大学,到工作、安家,杨成刚已经扎根在这座城市,不过他依然难忘曾经的农家生活:帮助父亲到田里锄草,帮助母亲喂猪喂鸡,割麦子,给苹果树套袋……尽管日子过得有些苦、有些累,但是劳动带给自己和父母的快乐以及成就感至今难忘。暑假将至,杨成刚班里的学生多数都报名国外的游学夏令营,他却力劝读初二的儿子去山东老家体验一个月农村里的生活。

“不劳动,何以亲近土地?”杨成刚叹息道,“很多大城市孩子生活在云端,不接地气。他们知识广博,却没看到真正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他们离自然、离土地、离劳动者越来越远。”

记者正常采访发现,不少父母信奉“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理念,劳动教育无从谈起,更让人忧心的是一些错误劳动观念让有的孩子产生价值百科偏差,如不尊重环卫工、家政人员、快递员等普通劳动者;不再视勤劳为美德,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认为体力劳动都可以“购买服务”等。

专家指出,劳动观念偏差、劳动技能低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追求安逸不想奋斗等,都与劳动教育缺失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认为,孩子缺少劳动教育,并不能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更多的提升,反而会在人格和非智力因素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其他劳动,其本意是爱孩子,但却在无意中害了孩子,让孩子失去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反而可能成为片面的、不太完整的人。

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这些看似琐碎、不起眼的生活技能,却是孩子们锻炼自我、体验劳动乐趣的第一道门槛。从这一伸手一弯腰、一根线一粒米的家务琐事中,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激励,也能从劳动中体验到满足自我需要的快乐,他们成长的基石也从劳动中一层层夯实。“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健全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如是说。

2019年,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部门与学校联手推进劳动实践教育,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将劳动作为主题……

劳动是实现人的健全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状况是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庭,劳动教育均缺失严重。据新闻媒体报道,我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如今在政策引导下,学校正在尽力补齐这一教育短板,与此同时,家庭教育该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却是一个待解难题。

“家长怎么舍得让孩子为杂事分心?

“孩子能上目标校,考到实验班是我们家的头等大事,他的时间都很宝贵,除了学习还需要高质量的放松休息,做家长的怎么舍得孩子为杂事分心?”

家长刘琳将劳动称为“杂事”。刘琳的儿子今年面临小升初,刚刚通过了北京海淀区一所被称为“六小强”的重点中学的大海选考试选拔,下一个目标是考上该校二四制直升班(实验班)。她给记者看儿子的一周时间表,时间精确到小时,填充表格的除了语数外补习班以及作业,还有网球、长笛练习,表格上画着天使翅膀的是休息时间。“早晨让孩子多睡会,鸡蛋提前给他剥好,牛奶我拿风扇给凉到适合的温度;孩子洗完头发我打扫卫生间,给他洗衣服。孩子学习很忙了,当家长的再怎么心疼都不过分。至于家务活,不是该他操心的。”

刘琳的观点得到不少家长的赞同。他们都以为,孩子小小年纪就背负着过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没时间劳动,家长也不舍得再让孩子辛苦,“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哪里还有时间做家务活”?

对于孩子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李平平也曾抱着和刘琳类似的看法。然而,女儿上大学以后,每周末都带着大包不曾洗过的外衣以及内衣裤回家,对于母亲忙碌的身影视而不见,让李平平为之前的劳动教育缺失感到深深的懊悔。“20岁的年轻人,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特别娇气,吃不得一点苦,以后会摔跟头的。”

记者正常采访发现,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眼里,劳动无足轻重,孩子缺失劳动机会、劳动能力难以提升,主要的障碍是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及家长过度包办替代。小学生上学书包长辈来背、不会拿扫帚扫地,中学生不会自己洗袜子、从不沾手洗碗筷,大学生宿舍脏乱让人不忍直视……做家务本来是人保证自己生存能力和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家长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然而,这却在无意中剥夺了孩子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当劳动遇上金钱

“扫地5元、洗碗2元、洗衣服2元、扔垃圾5角、叠被子5角……”近日,记者在10岁的女孩乐乐家里,看到一份特别的工作账单,这是她做家务活的“工资”明细。“我这一个多月,都挣了100元了。”乐乐兴高采烈地和记者说,“这是我的劳动报酬,妈妈告诉我可以自由支配。”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父母对于孩子不参与家务劳动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家务劳动价值百科不大。不过,也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拿出了各式各样的“激励”方式,通常最常见的就是像乐乐父母一样将家务活“明码标价”。

乐乐妈妈对记者讲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利于小孩的身心健全成长,因而用有偿劳动的方式,培养小孩做家务、勤劳动的生活小习惯。同时,也让孩子体验一下赚钱的辛苦,合理支配劳动收入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财商。

金钱鼓励的方法能培养出爱劳动的孩子吗?当儿子下楼取个快递都要向于震要跑腿费的时候,于震和妻子决定取消对儿子做家务活的物质奖励。“孩子做家务活有奖励在我们家实行了两年时间,没有培养出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反而让他觉得做家务活是在帮助父母,与己无关。”金钱激励没有树立起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孩子也没有从中体验到劳动之乐,反而时时想着劳动与金钱挂钩,于震开始反思自己的劳动教育方式。

“请家长们给孩子补上劳动教育这一课。”杨成刚是北京市东城区一所重点中学的班主任,在上周举行的家长会上,和家长们交流完孩子的学习状况后,他在黑板上特意写下这一行字。这缘于上个月开班会的一幕,当问到学生现在不参与家务劳动,等自己长大成人了家务活怎么做时,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委员抢先回答,“可以请家政阿姨打扫”,杨成刚请同意这一观点的学生举手,让他吃惊的是班里35名学生中,有20多名毫不犹豫地赞同。“这些孩子绝大部分家境优渥,成绩优秀,目标都是奔着名校去的,但是对劳动的态度却是疏远,将家务活视为能够拿金钱买来的服务,这值得我们家长、老师们深思。”杨成刚对记者说。

“不劳动,何以亲近土地?”

从到北京读大学,到工作、安家,杨成刚已经扎根在这座城市,不过他依然难忘曾经的农家生活:帮助父亲到田里锄草,帮助母亲喂猪喂鸡,割麦子,给苹果树套袋……尽管日子过得有些苦、有些累,但是劳动带给自己和父母的快乐以及成就感至今难忘。暑假将至,杨成刚班里的学生多数都报名国外的游学夏令营,他却力劝读初二的儿子去山东老家体验一个月农村里的生活。

“不劳动,何以亲近土地?”杨成刚叹息道,“很多大城市孩子生活在云端,不接地气。他们知识广博,却没看到真正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他们离自然、离土地、离劳动者越来越远。”

记者正常采访发现,不少父母信奉“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理念,劳动教育无从谈起,更让人忧心的是一些错误劳动观念让有的孩子产生价值百科偏差,如不尊重环卫工、家政人员、快递员等普通劳动者;不再视勤劳为美德,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不容易,认为体力劳动都可以“购买服务”等。

专家指出,劳动观念偏差、劳动技能低下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毕业生眼高手低、追求安逸不想奋斗等,都与劳动教育缺失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韩震认为,孩子缺少劳动教育,并不能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更多的提升,反而会在人格和非智力因素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其他劳动,其本意是爱孩子,但却在无意中害了孩子,让孩子失去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反而可能成为片面的、不太完整的人。

从叠被子、打扫卫生到洗衣做饭,这些看似琐碎、不起眼的生活技能,却是孩子们锻炼自我、体验劳动乐趣的第一道门槛。从这一伸手一弯腰、一根线一粒米的家务琐事中,孩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激励,也能从劳动中体验到满足自我需要的快乐,他们成长的基石也从劳动中一层层夯实。“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健全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如是说。

不得不“审视”的劳动教育!

《山东青年报·教育周刊》2019-08-19

2019年,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高频热词: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育部门与学校联手推进劳动实践教育,今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将劳动作为主题……针对“劳动教育”这一话题,记者调研发现几种现象,这几种现象折射出了当前劳动价值百科观的缺失和异化。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以及家庭教育该如何让孩子体验劳动的乐趣,学校教育怎么尽力补齐这一教育短板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综上议题,让我们听听来自教育一线老师们的声音……

【当劳动遇上金钱】“扫地5元、洗碗2元、洗衣服2元、扔垃圾5角、叠被子5角……”这是记者在10岁的女孩乐乐家里,看到的一份特别的工作账单,这是她做家务活的“工资”明细。家长为了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拿出了各式各样的“激励”方式,通常最常见的就是将家务活“明码标价”。劳动与金钱挂钩,这种方式能培养出爱劳动的孩子吗?

乳山市黄山路学校于福芹老师认为,孩子通过做家务赚取零花钱来实现付出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这种做法是可取的。但是,若引导偏差容易造成金钱至上的观念。家务活如果事事都以金钱来计价,养成给钱就干不给钱就不干的毛病,则不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劳动观,虽然劳动能够创造价值百科,但并非所有的劳动价值百科都要以金钱来衡量。家务本是家中每个人的共同责任,孩子参与其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百科与贡献,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自豪感与责任感的体验,而这种效果的达成取决于家长如何引导,而不在于金钱的有无。

【当劳动分了贵贱】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家庭教育不当影响,一些孩子从小形成了“劳动分贵贱”的错误价值百科观。“爸爸和妈妈教育我,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要去扫大街,当清洁工,进工厂,回家种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劳动已然分了贵贱。错误的劳动观念让部分孩子产生价值百科偏差,如不尊重环卫工、家政人员、快递员等普通劳动者,不再视勤劳为美德,就会出现好逸恶劳、嫌贫爱富,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

东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刘春莲老师回忆:小时候,对劳动有误解,认为是没本事的人才做的事。后来上学,才真正理解了“劳动”的概念。原来劳动是指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既包括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劳动有分工,但无贵贱。现在的很多家庭生怕孩子吃苦,越俎代庖,强迫关怀。结果导致孩子习惯于养尊处优,动手能力差,自理能力弱,甚至心理扭曲。另一方面,家长们一心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度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或艺术等特长培训,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劳动,或许因为一些家长自己曾经吃过苦,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坎坷不平的生活道路,但人的成长离不开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体力劳动促进孩子去思考探索,脑力劳动需要实践去检验,殊不知劳动是孩子的权利,更是他们成长的需要。

【当劳动变成惩戒手段】书声琅琅的早读时间,三三两两的学生在校园各处清扫垃圾。在工作量不大的情况下,安排个别“学困生”完成班级清洁区的清扫。个别班主任往往会在安排工作之后加上一句,“不好好学习,就要好好劳动”,不少班级对此约定俗成。将校园劳动作为一种惩戒手段的班级管理方法,是否违背了劳动教育的价值百科核心,与劳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

对此,记者正常采访到荣成市世纪小学的岳昌琪老师,岳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我们嘴上对孩子说“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最光荣”……但当孩子犯了错误就罚学生扫地、擦黑板等,这种“以劳代罚”势必会让孩子们在头脑中形成“劳动不光荣”“犯了错误要去劳动”的错误观念,那么,还有哪个孩子会主动热爱劳动呢?作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言行一致“,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坚决摒弃“以劳代罚”的错误做法。孩子犯了错误,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处理,不能“以劳代之”。

【“葛优瘫”与短视频,让劳动与孩子渐行渐远】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妈妈无奈地说:“孩子写完作业就给我要手机瘫在那刷抖音、火山小视频……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娱乐新宠频繁更换的年代,短视频传递的一些负能量和恶趣味也在悄无声息地毒害着我们的孩子,刺激着他们的感官,束缚着他们的身体,扭曲着他们的价值百科观。

“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很多家长这样的慨叹言论,苍白又无奈!记者联系到荣成市第十二中学的刘江华老师,刘老师认为可从多方面向孩子渗透劳动教育的培养。例如:在传统文化课中渗透劳动教育,通过搜索网络上关于劳动的古诗词朗诵,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内化,将光荣的劳动传统植入学生心中;利用班会时间播放关于各行业劳动人民或辛勤劳动或奉献爱心的公益短片,以榜样引领,培养孩子的劳动思想意识;短视频中也有部分关于劳动智慧的好视频,教师可以搜集给学生看,引起学生共鸣等做法。

德州市陵城区实验小学的许馨、解静两位老师表示:学生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减少玩手机的时间;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精彩的活动、游戏,转移注意力;制订清晰有力的规则等方法引导孩子放下手机。作为父母应善于安排家务,如每周召开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在会上对家务提出某些建议或解决办法,以此来提高孩子对于劳动的积极性。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劳动之上的道理,在这种良性的激发下,培养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优秀家风:助力劳动教育不缺位

家庭教育该如何让孩子发现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乐趣,也是一个待解难题。曾国藩“以勤劳为要”的家风让子孙们始终热爱劳动,李嘉诚“一切所得均要靠劳动”的家训让孩子们有了自食其力的能力。那么作为家长,有什么举措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劳动之心呢?

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的张岩岩老师认为,热爱劳动优秀家风的形成,能从根本上引导孩子去热爱劳动。首先,家长自己要对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劳动过程中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只有家长形成热爱劳动的家风,创造了爱干净的家庭氛围,孩子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不惧怕劳动,才能发现劳动是件快乐的事情。其次,允许孩子在劳动中出现失误,孩子的劳动通常带有游戏性,比如孩子会在洗衣服时变成玩泡沫等,若劳动成为纯粹的义务,孩子们会毫无乐趣。另外,能够最终靠带孩子到田间劳作或其他的劳动体验来获得劳动的快乐,来感受劳动的意义。家长要给孩子创设一个爱劳动的环境氛围,才能引导孩子崇尚劳动,而只有孩子们享受到了劳动的美好,才是完整的人生。

平阴县少岱小学范训涛、夏冉冉两位老师也表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中劳动教育观念的缺位,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身体力行从小就督促孩子做家务,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从小教育孩子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果实,爱惜别人的劳动,积极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去。

学校携手:劳动教育回归初心不遥远

利津县盐窝镇北岭中学的陈伟波、李建忠老师说:当前,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劳动的看法存在偏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鄙视劳动的传统落后观念仍然甚嚣尘上。我们也不能把漠视劳动的板子只打在家长、孩子乃至社会身上,学校教育也需反思。

他们都以为,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有没有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几乎所有学校的课程表里都有“劳动课”或“综合实践课”,但课程安排出来了,问题却解决不了,谁来上?上什么?怎样上?学生怎么评价?老师怎样考核?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标准;各学校制定详实的劳动教育课程计划;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课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师考核体系等。

他们呼吁,希望媒体能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单位、居民社区能为学生提供与年龄阶段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机会。全社会携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