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小学数学非常有效的画图解题法家长快为孩子收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0-08 15:46:22  阅读:5175+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01

小学数学究竟学什么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思想办法的运用在学习数学这一科目上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数学首要培育的是孩子的逻辑思想能力,是从形象思想逐渐过度到笼统思想的进程。

假如在小学阶段没有将根底打牢,那么等孩子上初中后面临更杂乱的学习内容,就会变得更费劲。

能够这样说,审题是对标题进行开始的感知,特别是应用题,而了解题意这个环节,决议你考了问题的视点,确认你考虑问题的办法,因而,这是做题中的重要环节。

02

小学数学“画图”解题马到成功!

依据审题的内容画图,把该题的条件、问题在图上标明,凭借线段图或实物图把笼统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复原原本的面貌。

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图中一会儿就能够找到答案,并且经过画图也能很快找到自己的过错。

许多小学生做应用题,就知道看标题,草稿纸也不必,紧盯着啊看啊......能看出花来?光看题,又不是看小说。

03

凭借画图协助孩子了解题意

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凭借画图解题,它是孩子翻开解决问题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许多问题都能够很快速的求解,比方几许问题、旅程问题。

假如光靠想是很难想出答案的画图就一望而知,下面咱们举几个栗子来看看。

1、平面图

关于标题中条件比较笼统、不易直接依据所学常识写出答案的问题,能够凭借画平面图协助考虑解题。

如,有两个自然数A和B,假如把A添加12,B不变,积就添加72;假如A不变,B添加12,积就添加120,求本来两数的积。

依据标题的条件比较笼统的特色,无妨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联系。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明A,宽表明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便是本来两数的积。如图(l)所示。

依据条件把A添加12,则长延伸12,B不变即宽不变,如图(2);相同A不变即长不变,B添加12,则宽延伸12,如图(3)。从图中不难找出:

原长方形的长(A)是120÷12=10

原长方形的宽(B)是72÷12=6

则两数的积为10×6=60

凭借长方形图,弄清了题中的条件,找到了解题的要害。

再如,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1.5倍,上底延伸4厘米后,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面积为60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求本来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依据题意画平面图:

从图中能够看出: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1.5-l=0.5倍。所以上底是4÷(1.5-1)=8(厘米),下底是8×1.5=12(厘米),高是60÷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0(平方厘米)。

2、立体图

一些求积题,结合标题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标题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考虑解题。

如,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外表积就添加了8平方米。本来正方体的外表积是多少平方米?

假如只凭幻想,做起来比较困难。依照题意画图,能够协助咱们考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按题意画立体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外表积添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添加 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外表积为4×6=24(平方米)。

再如,用3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外表积是多少?

按题意画立体图来表明,三个长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有以下三种状况:

(l)拼成长方体的长是2×3=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外表积为(6×3+6×1+3×1)×2=54(平方厘米)。

(2)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3=9(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外表积为(9×2+9×1+2×1)×2=58(平方厘米)。

(3)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3=3(厘米)。外表积为(3×2+3×3+2×3)×2=42(平方厘米)。

这道题有以上三种答案,经过画图起到审题和了解题意的效果。

3、剖析图

一些应用题,为了能正确审题和剖析标题中的数量联系,能够把标题中的条件、问题的相互联系用剖析图表明出来。

如,新华中学买来 8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共花了 817.6元。每张桌子价 78.5元,比每把椅子贵 62.7元,买来椅子多少把?

剖析图:

(l)买椅子共花多少钱?817.6-78.5×8=189.6元)

(2)每把椅子多少钱?78.5-62.7=15.8(元)

(3)买来椅子多少把?189.6÷15.8=12(把)

归纳算式为:

(817.6-78.5×8)÷(78.5-62.7)

=189.6÷15.8

=12(把)

答:买来椅子12把。

4、线段图

一些标题条件多,条件之间联系杂乱,一时难以回答。可画线段图表明,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如,光亮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比全校总人数的还多30人。新学期一年级新生人学360人,这样现在比原全校总人数添加了。求本来全校学生有多少人?

从图中能够清楚看出,(360-30)人与全校人数的(+)相对应,求全校人数用除法核算。列式为:

(360-30)÷(+)=330÷=900(人)。

再如,甲乙两人一起从相距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在距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乙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依照题意画线段图:

从图中能够清楚看出,甲、乙8小时各行的间隔,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 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 4千米,这样就能够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速:(88÷2+4)÷8=6(千米)

乙速:(88÷2-4)÷8=5(千米)

5、表格图

有些问题,经过列表不仅能辨明标题的条件和问题,并且便于区别比较,起到杰出的审题效果。

如,小明3次转移15块砖,照这样核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块砖?

依据条件、问题,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从表中不难看出,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块,这两个数量不相对应,要先求总共搬多少次,才干求出共搬多少块,列式为:

15÷3×(3+4)=35(块)

另一种思路为,先求又搬4次搬的块数,再加上原有的块数,便是共搬的块数。列式为:

15÷3×4+15=35(块)

6、思路图

有些问题由于剖析的视点不同,因而解题的思路也不同。经过画图能清楚看出解题思路,便于剖析比较。

如,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出8分钱,总共有多少种拿法?

这道题从外表港一点也不难,可是要不重复。不遗失地把悉数拿法逐个说出来也不容易,能够用枚举法把各种状况逐个列举出来,把思路写出来。

从图表中能够清楚着出不同的拿法。此题总共有不重复的7种拿法

从以上各例题中可看出:解题时经过画图来协助了解题意,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咱们无妨在解题中广泛运用。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