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开学典礼]汪振军教授致辞读书立志心怀天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0-05 12:39:12  阅读:6954+ 来源:自媒体 作者:河南非遗研究

原标题:[开学典礼]汪振军教授致辞:读书立志 心胸全国

读书立志 心胸全国

作者: 汪振军

各位教师、同学们,咱们晚上好!今日是新闻与传达学院重生的开学典礼,首要我向新入学的2019级本科生、研讨生和博士生表明火热的恭喜!欢迎你们来到郑州大学,开端新一阶段的学习,一起也期望你们在这一阶段获得更大的成果。我说话的三个关键词是:爱惜、立志和斗争。

榜首,爱惜。

今日,你们来到郑州大学,一定要爱惜这样的学习时机。能够来到郑州大学,阐明你们是走运的。除了你们自己的尽力,还应感谢教师的教育,爸爸妈妈的关爱!你们应该为有这样的学习时机而感到骄傲!为什么说你们是走运的,咱们知道,咱们河南省现在的人口是1亿人,而“211工程”大学和“双一流”大学就咱们郑州大学一所。就本年接收的本科生来说,本年河南考生是100多万人,能上郑大的也就1万多人,也便是说你们是河南考生总人数的1%。假如拿河南的1亿人口作基数来核算,你们是河南人的一万分之一。假如是研讨生、博士生,这个人数就更少,份额就更低。所以,你们和同龄人比较,是十分走运的。你们都是成功者,是可贵的人才。你们阅历了高考、考研和考博三个关口,终究在茫茫人海中锋芒毕露,这是多么的了不得。所以你们要学会爱惜,爱惜在这儿学习的时机。一起我期望你们能加倍尽力,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图为汪振军教授说话

第二,立志。

咱们知道,上了大学,咱们是来读书的,可是为什么读书,我想并不是每个同学心里都清楚。或许有些同学说,我读书是为了将来找个好工作;还有人会说,我读书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找个好工作,挣更多的钱,当然没错,也无可厚非,但你们要是把读书的意图定在这样的方针上,那就失去了读大学上研讨生的含义。特别是失去了读郑州大学这所“双一流”大学的含义。

我国古代哲人孟子说:“人有不为也,然后能够有为。”咱们究竟应该为什么读书,不为什么读书?这需求咱们认真思考。只需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理解读书的含义,才干真实找到人生的方向。

我想,你们来到郑州大学要争夺做到“四为”和“四不为”。“四不为”是:“不为名利读书,不为金钱读书,不为考试读书,不为使命读书。”“四为”是:“为真理而读书,为心灵而读书,为才干而读书,为国家而读书。”关于读书的意图其实宋代思维家张载早就讲过“四为”:“为六合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和平。”周恩来总理也曾说:“为中华之兴起而读书。”张载和周总理一古一今,都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读书的意图和含义。这就阐明咱们的大学生、研讨生、博士生在读书时一定要紧记作为常识分子的职责和担任。

提到“职责和担任”,在昨天晚上咱们郑州大学全校开学典礼上,刘炯天校长专门着重了咱们郑大的校训是“求是担任”,郑大的精力是“寻求出色”。1956年郑州大学作为新我国创立的榜首所大学,郑大的首任校长是我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闻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嵇文甫先生。他在《河南精力》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猛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穷户。”这儿着重的“文而不弱、武而不暴”,不仅是河南精力,也应该是咱们郑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力。嵇先生在国家危险之时着重常识分子的职责与担任,今日年代尽管发生了改变,但作为一个大学生,“读书立志,心胸全国”的根本宗旨不能忘。范仲淹讲过“先全国之忧而忧,后全国之乐而乐”,顾炎武讲过“全国兴亡,责无旁贷”,林则徐讲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鲁迅讲过“我以我血荐轩辕”。今日的大学生应该逾越实际名利的捆绑,应该逾越尘俗的成见,应该承继志士仁人的教导,建立更高远的读书方针,为中华兴起而读书,为华夏兴起而读书,担负年代的大任,寻求自己的抱负,这样才干称得上真实的大学生。

整体起立,奏唱国歌

第三,斗争。

寻求美好是每个人的权力,但美好不是容易得到的,美好都是斗争出来的。是的,没有哪个人能马马虎虎的成功。现在或许有的同学说,曩昔高考太紧张了,上了大学咱们应该歇歇了。也或许有人说,现在咱们上了一个台阶,不需求像曾经那么拼了。那么真的应该如此吗?我想你们还都年青,现在还没有资历说这样的话。人生便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看一时之快,而是看能坚持多久。在学习的路途上,不能有一丝松懈心情,而要不忘初心,持续尽力!你们要做一个斗争者,向易中天教师和王立群教师学习。易中天先生1947年出世,在武汉度过小学、初中、高中时期,后来由于“常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到新疆当知青数年。1978年考上武汉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讨生,时年31岁。2006年登上《百家讲坛》,而他讲《易中天品三国》时,现已是59岁。王立群先生1945年出世,没有上过大学,但他一向没有抛弃学习,总算在1978年33岁时考上河南大学中文系研讨生。2005年登上《百家讲坛》主讲《王立群读史记》时,现已60岁。有的人说,我年岁大了,学习恐怕晚了。但假如你们和易中天、王立群比一比,你们能说自己大吗?拿我自己的阅历来说,31岁读研讨生,34岁结业。37岁读博士,40岁结业。假如没有不断学习,我不会成为郑州大学的教授,不会两次获得河南省社科优异成果一等奖,不会获得“全国优异社科遍及专家”称谓。我想,一个人只需乐意学习,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同学们,与咱们这个年岁的人比较,你们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生气勃勃,你们的出路是光亮的,路途是广大的,只需自己尽力,未来的开展是无限的。可是,青年人要获得一点成果,有必要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精力。要进步,就有必要喫苦;要进步,就有必要坚持。王阳明曾提出“知行合一”的思维,有的人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便是执行不到行动上,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而要做到“知行合一”,有必要具有高度的自觉和自律。王立群先生之所以能上《百家讲坛》,为咱们河南人争气,便是由于高度专心,厚积薄发,一本《史记》前后研讨了40年。咱们学院的青年教师褚金勇教师,武汉大学博士结业,一年读了150本书,成为郑州大学图书馆年度图书借阅榜首名。咱们院的一位研讨生,读了60本有关前言环境学派研讨的书,本年考上了一所名校的博士。这一切都阐明没有支付,就没有收成;没有量的堆集,就没有质的打破。看看咱们今日的一些同学,有的人一年还不能读完一本书,三年还写不出一篇学术论文,比较而言,不觉得羞愧吗?你们不能让自己趁波逐浪,孤负芳华的大好时光,而应把一切的精力用在学习上,用在寻求抱负的斗争上。

图为开学典礼现场

对此,我想以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与咱们共享: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徜徉。

问渠那得清多么?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想,作为今日的大学生、研讨生、博士生只需不断的学习,吸收新的常识,你们的思维才会充满活力,才会发明未来。

最终,期望同学们争做斗争者,开学再动身!

注:此文为汪振军教授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达学院2019级重生开学典礼上的说话。

2019年9月29日

作者简介:

汪振军,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郑州大学新闻与传达学院教授、博士后协作导师、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郑州大学文明产业研讨中心主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宣扬文明体系“四个一批”人才、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构思产业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文明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公共文明建造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文明产业智库专家。曾兼任教育部新闻传达专业教育辅导委员会委员、中宣部和教育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材(两部)编写专家组成员、文明部国家公共文明服务体系建造专家库成员、中央统战部党外常识分子信息联络专家,掌管完结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博士后特别赞助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及其他项目20项,出书学术专著5部,在人民日报、光亮日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宣布论文100篇,获河南省社科优异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四项和“全国优异社科遍及专家”、“文明产业出色贡献奖”。

(文章来自郑大文明)

职责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