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为什么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广东人占了绝对多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0-02 19:35:49  阅读:1781+ 来源:自媒体 作者:叶魏论历史

原标题:为什么我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广东人占了绝对多数?

出洋留美幼童

今日,出国留学的我国学生现已数以万计,许多我国家长甚至在孩子还读中学时就将小孩送出国外读书。而是一百多年前,出洋留学那但是一件令人难以承受的工作。

我国第一次官派留学生是在晚清。同治十年(1871),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向皇帝上奏,提议在沪、甬、闽、粤等选拔幼童,送往美国留学,每年以30人为额,四年拟派遣幼童120名,留学经费由政府承当。清廷赞同了这一主张,在上海建立“总理幼童出洋肄业沪局”,准备幼童出洋留学业务。

官派幼童留学虽为曾国藩与李鸿章所奏请,但首倡此议的人,却是广东人容闳。

道光八年(1828),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南屏乡,七岁时被父亲送入澳门校园读书,之后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容闳在耶鲁大学结业,成为我国留美的第一个大学结业生。结业后,又回到阔别多年的我国。

容闳之所以在学业有成之时,决然离美归国,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乃是为了促进留学教育得以在我国推行,然后重塑文明,完成民族复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决心要做的事就是:我国的年轻一代应当享用与我相同的教育利益;这样经过西方教育,我国将得以复兴,变成文明富足的国家。我的志趣就是去完成这一方针,而此方针犹如一颗明星,时间指明我行进的方向。我用尽我的悉数才智和精力朝着这一方针奋斗着。”

从1854年结业回国到1872年清政府总算派出第一批留学幼童,在这长长的十八年中,容闳“不论有多少困难崎岖,也不论人生的浮沉盛衰”,一直对他的留学教育方案记忆犹新,为完成这一方案创造条件、等候机遇。在这期间,容闳变换了多种工作,他说,“我不断替换和更改工作,仅仅为了弄清楚我的忍受力,以及我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谋福于我国的人。”

同治七年(1868),容闳在老朋友丁日昌的支持下,向总理衙门大臣文祥进呈了四项条陈,其间第二项就是主张“政府宜派遣颖秀青年到国外承受完善的教育,认为国家服务。”但是主张并未获清政府采用。

及至同治九年(1870),天津教案发作,西方列强陈兵海上,给了清廷极大压力,容闳借曾国藩到天津处理教案之机,经过丁日昌向曾引荐留学教育方案,随后曾国藩与李鸿章当令联衔奏请朝廷建立出洋肄业局,遣派我国幼童出洋留学,这项让容闳等候了十八年的教育方案总算得到朝廷的赞同。音讯传来,容闳激动得“头两天既吃不下也睡不着”。

虽然朝廷赞同了这个留学方案,但民间对出洋留学的爱好并不大。容闳首先在上海筹建了一所留美准备校园,接收出洋幼童,刚开始时报名的学生很少,为了凑足第一批30名学生的定额,容闳还专程到香港选择学生,最终费尽九牛之力,才于同治十一年(1872)凑齐第一批30名出洋幼童。

这30名幼童中,广东人占了24名。这24名广东幼童中,有一个来自南海县的12岁男孩,名叫詹天佑,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铁路总工程师。

詹天佑的父亲受澳门老友谭伯再三劝说,才赞同送孩子出洋。家长送幼童出洋,要写一份“保证书”。詹天佑的“保证书”是这么写的:“兹有子天佑,甘愿送赴宪局(即幼童出洋肄业局)带往花旗国(即美国)肄业学习机艺,回来之日,遵从派遣,不得在外国停留生理。倘有疾病,存亡各安天命。……”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