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汤敏高考扩招之父要用科技填平教育鸿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27 21:03:54  阅读:3537+ 作者:责任编辑NO。郑子龙037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李静出生于1953年的汤敏身上有三个标签——1977年康复高考后第一批考生、高考扩招之父、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

除此以外,他还有着很长的头衔,国务院参事、我国经济50人成员、前国务院开展研讨中心我国开展研讨基金会副秘书长、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驻我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副代表……但在他眼中,都不及他现在的身份和所做的作业令他喜爱——用科技填平教育距离。

在很长时刻里,汤敏一向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呈现在各种场合,但在9年前,汤敏忽然给朋友们发送了这样一条短信:“换一种活法”。投身到教育公益中去,便是汤敏挑选的下一站。

2019年9月10日教师节,汤敏疾步呈现在坐落京城大厦的作业室内,十几平米的作业室被一堆堆物流包裹占有了一半的方位。进门时他无意中被电扇电线绊了一下,但此时,汤敏明显现已顾不上这些。

这几天,他正在为一项公益项目奔波繁忙。这项名为“青椒”的方案是经过网络直播的方法为村庄青年教师供应专业课程、师德课程和分科课程的训练,课程开设初衷是为了把村庄教师留住。在曩昔两年时刻里,他们为20多个中西部村庄校园训练了5万多名村庄教师,这不是传统含义上的训练,是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进行线上授课,就在这一天,又有上万名村庄教育作业者们开端了为期一年训练的第三次课程。

在曩昔9年时刻里,汤敏和他的团队还做过双师讲堂,“银龄方案”、“小鹰方案”、“常青义教”等相似的公益方案。有的获得了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由国家财政拨款推行至贫穷山区,有的现已在全国20个省,几百所村庄校园中进行实验。

2013年,被称作是幕课的我国元年,大规划在线教育的大幕开端在我国摆开。只需有一台可以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你就能学到想学的课程,且不受时刻、空间的约束,它的呈现被许多人寄予期望,并被看作是印刷术创造以来关于教育最大的一次改造。

汤敏是幕课的支撑者也是活跃的推行者。2014年汤敏出书了《幕课革新》一书,书中他写到:在传统的教育方法下,教育不或许公正,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在幕课下教育公正总算有了期望。

把优质的教育资源使用互联网的方法输送到最贫穷的区域去,用教育隔绝村庄贫穷的代际遗传,汤敏说,他想让全世界没有解决好的教育公正问题在我国得到大规划缓解。

重启高考

1977年,当康复高考的音讯从操场喇叭中传出时,汤敏和他的学生们正在农场翻地。本来热烈无比校园,瞬间安静。那一年,汤敏正在南宁四中做一名数学教师。

很快咱们意识到,一个新的年代就要降临。

我国高考被逼中断了10年,许多常识青年投入到上山下乡中。汤敏出生在一个常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5岁时跟从爸爸妈妈迁往广西南宁日子。在他的记忆里,由于外部要素带来的停课让自己简直没上过初中,高中也只读了两年就到村庄去插队。

汤敏笑称自己是无常识的常识青年:“那年我只要18岁,只比我的学生大一点。常识储藏缺乏,给学生上课心里都发虚。”

高考康复的音讯像一声惊雷,震醒了熟睡中的常识青年,也震醒了汤敏。

多年后,坐在作业室回想起这段年月的汤敏,仍然很唏嘘: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含义的作业——高考的康复意味着人才选拔的规范发作改动,不正常的教育次序将逐步走向正轨。康复高考让许多学生爸爸妈妈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不必再走上山下乡的仅有途径;让学生开端意识到学习是有含义的作业,个人的开展将和自己的尽力联络在一起。

把旷费的常识补回来,汤敏动了参与高考的心思。

从知道考试、备考到12月参与考试,仅有1个月时刻。期间,这位24岁的高龄考生还曾由于自己教师的身份呈现过不允许报考的阅历,但好在终究转危为安。

用他的话说:“那一个月真是人生中最严重的一个月,高考是由多门考试组成,其时我只要一些数学功底,在此之前,物理、化学这些科目都没有触摸过。白日要到校园农场带领学生劳作,学习只能放在晚上,熬着煤油灯。在临考前,我数学基本上就没看,首要用来突击物理和化学。”

和汤敏相同改动的还有他身边的学生——校园开端变得安静,讲堂上认真学习的人数开端添加。而在康复高考前,校园中还广泛流传着读书无用论,校园和教师的作用也仅仅把学生办理起来,不去社会上捣乱。

“要知道我国真变了,便是从康复高考开端的。”汤敏这样以为。

高考制度的康复敞开了一个新的年代。1977年12月10日,我国500万考生走入从头翻开的高考考场,27万名考生终究锋芒毕露。同年,《人民日报》上缄默沉静10年的高考言语随之破冰,在4版开设的“考场表里”栏目,宣布了《考场表里处处春》《老教师话高考》《考生的愿望》等5篇文章。

1个月后,汤敏站在了武汉大学门口。

高考扩招之父

21年后,从前被高考改动了命运的汤敏也即将给高考自身带来改动。

将经济学家汤敏与教育扯上联系的原因是一份《关于发动我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展招生量一倍》的主张书被国家采用。跟着这一主张书的被采用,我国高校扩招正式在1999年摆开序幕。

一个数据显现了这样趋势,我国高考招生规划从1998年108万扩展至1999年的159万,增幅超越47%,而这一主张书的写作者正是汤敏和他的妻子左小蕾。

汤敏过后回想,决策层之所以采用这份主张书的原因,很或许是其间说到的,经过扩招可以部分解决下岗工人的作业压力,正好符合了1998年我国经济面对的现实状况。

在我国经济史中,199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此前一年迸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在席卷泰国后,还在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等地涉及,与此同时,我国自身也正面对一系列严重变革之后的一些改动。

我国政府在这一年发动了加速基础设施建造、扩展内需、确保8%的经济增长率等一系列办法。

从武大结业后,汤敏曾有过两年时间短的留校任教阅历。在这之后,他又远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攻读经济系博士,结业后被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开展研讨中心聘为经济学家。作为担任东亚经济、区域间经济协作的汤敏在亚洲金融风暴发作的时分,正好处于危机的中心口——菲律宾,亲眼见证了危机中东亚各国糟糕的经济环境。

1998年,回国探亲的汤敏敏锐地发现,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展内需方针,鼓舞咱们买房、买轿车、买冰箱等等,但在其时经济状况下,以这种方法影响经济,难以对一般民众见效。“仅有或许见到作用的便是扩展高级教育。”汤敏说。

教育是消费的另一种出资,在汤敏看来,我国家庭对下一代非常重视,即便在面对杂乱的经济方法,家长也愿意为教育开销。“出资教育是为下一代,为了家庭,为国家的未来出资,这和出资学区房是一个道理。”

另一方面,经过扩招可以部分解决下岗工人的作业压力。汤敏算了一笔账,假如三年扩招一倍,扩招的学生要在校园呆四年,等于是让上千万的下岗工人有了作业或许至少没有被年轻人抢走作业时机。依据其时的状况,汤敏判别国企变革形成的“下岗潮”仅仅阶段性的,有了这几年的缓冲,下岗的压力会小一点。

扩招主张终究在1999年正式施行,这意味着我国高级教育呈现了一次实质性的改动:从只要少数人能上大学的精英教育转向面对多数人能上大学的群众教育。

汤敏说:“我从前因高考收益,我期望更多人能因而获益。”

高考扩招方针令汤敏日后遭到许多谴责。直到今日,一些对立的声响与汤敏仍在网上进行持续不懈的争辩反驳。这些对立定见首要会集在——高考扩招直接导致高级教育质量下降;扩招之后,激增的数量形成了一些人所说的“大学生结业即赋闲”的为难现状。

但汤敏觉得,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不能拿精英教育与群众教育的质量进行简略比照。“扩招后仅985和211大学就招一百万大学生,现在的211和985大学的水平还不如扩招前包含大专在内的一般大学的均匀水平吗?”汤敏说。

在汤敏看来,扩招让更多没有时机走入大学的孩子走入校园,面对更多的时机。巨大的常识人群也为我国储藏了许多人才供应,为此后呈现的“创业潮”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供应了巨大数量的高素质人才,而针对“大学生作业难”的问题,汤敏以为其底子不在于扩招,而在于后边的教育变革没有跟上。“关于谏言,我不懊悔。”汤敏说。

换一种活法

“换一种活法”——2010年12月,汤敏给他的朋友们发送了这样一条短信。

在这封短信中,他写到:我一向有个想做点曩昔没有干过的事的激动……作业益事业虽然不是真实的办企业,但除了不挣钱之外,其他如职工办理、市场营销等,也跟做一个企业非常相像……在有生之年,我也想试着潇洒走一回,过一过“准”企业家的感觉。“换一种活法”发出去之后,汤敏得到了许多朋友的鼓舞,在这些支撑他的朋友中有泰康稳妥集团创始人陈东升,也有曾任武汉大校园长、我国闻名教育学家刘道玉等。

自此,从前的经济学家汤敏在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美意邀请下,正式跨界公益扶贫。

起先关于公益事业,汤敏称自己是个外行人:“十几年前,只跟从过茅于轼在山西创始了我国第一家民间小额贷款安排,此后又在北京郊区兴办过一个小保姆校园。在我国开展研讨基金会,也触摸过不少公益活动,但那时的多是动口不动手,仅仅出点主见罢了。”

参加友成,汤敏用真刀真枪四个字来描述。

这一次,他挑选的切入点是教育。在他看来,教育早晚要发作一场革新性的改动。“社会在科技的带动下发作急剧的改动,没人能猜测10年、20年后社会需求什么样人才和常识,而咱们现在的教育还停留在工业革新时期。”

“未来是一个面对终身学习的年代,咱们需求的人才是具有立异式的人才,是可以依据改动需求调整状况,随时学习新东西,链接各种资源的人才。现在的校园仍然在灌输常识,我要做的是培育你的学习才能。”汤敏说。

就任后的汤敏上来就做了三件事——把几百个城市中的退休教师安排起来到贫穷山区训练当地青年教师的“常青义教”,参照美国和平队的方法将二十名适龄青年送到贫穷区域进行为期一年的社会公益实践的“小鹰方案”和协助大学生的创业启蒙教育“友成创业咖啡”。

针对不同公益分层,虽然上述三个公益举动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逐步让汤敏意识到,用传统方法做扶贫不过是无济于事。“在常青义教中,我发现即便是把城市中退休教师悉数安排下去对村庄教育而言,仍然是无济于事。”

扶贫要做立异,汤敏把目光盯上了新技术——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经过互联网的方法输送到贫穷的区域去。支撑他的逻辑是——教师是教育质量的要害,完成教育最大的公正性在于教师。比如幕课等新技术的呈现,以其低成本、大规划、更快的速度,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输送到各个地方。

汤敏是幕课的支撑者。最近几年在做的双师教育也是依据幕课方法开展起来的。

2014年,汤敏与人大附中协作,使用双师教育把人大附中教师的课程经过互联网的方法送到村庄去——课程内容由基金会的作业人员在当天晚上录下来放在网上,传至当地教师,再由这位教师依据班上学生状况进行编排。

一般状况下,45分钟课程一般会被编排成25分钟——30分钟。第二天这所中学的学生就可以学习人大附中的课程。课程中教师会随时把视频停下来,让学生答复人大附中的问题,假如答对,再持续播映视频。

汤敏说,现在这个作业现已接连做了三年。在全国20个省,200个村庄校园之间进行试点,均匀这些孩子的成果都进步在20分左右。获益的不止于学生,还有教师。在一段时刻充任助教的人物的教师们,由于要承当编排、备课、教导学生,也能成长起来。

这种方法也被汤敏描述为师徒联系的传承——均匀下来,使用双师方法一个人大附中的教师相当于教导了全国两百个学生。使用这种方法汤敏又搞出来“青椒方案”、“银龄方案”、“村庄复兴领头雁方案”,等等。

把扶贫公益推行至教育以外更宽广的范畴,是汤敏最新推进的一个被称之为“村庄复兴领头雁”的方案。由一批来自清华大学等高校和农业范畴的专家在互联网上为村庄青年进行免费训练。1年时刻里,上万名来自于广阔区域的村庄青年在线上学习了栽培饲养、村庄电商、村庄旅行等合适村庄创业的课程。

说起这些方案时,汤敏兴奋地一向摆着手……

他说,经济学家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他说,我是在做立异,我是在做公益,我在做许多人看不到的作业。

他说,比起做经济学家,改动一所村庄,改动一所校园,这是实实在在的作业。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