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毕马威管理咨询实习内推】过完暑假开学连母校名字都找不到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23 10:23:05  阅读:1965+ 来源:自媒体 作者:索沃内推小助手

原标题:【毕马威办理咨询实习内推】过完暑假,开学连母校姓名都找不到了

重视微信大众号:【索沃内推】。检查券商、投行部(IBD)、研讨所(行研)、证券、基金、VC、PE、四大、MBB咨询最新可内推实习岗位List。

【索沃内推】:供给留学请求、作业求职、布景提高一站式解决方案,辅导过近千名学生成功求职,以内推方法协助百名学生进入投行、券商、咨询、四大、快消等。

开端今日的主题前,先给咱们讲个段子——

A同学:“咱们好,我本科读的是上海纺织工学院,本科结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硕士就读于我国纺织大学,博士结业于东华大学……”

公司HR:“什么状况???”

A同学:“它们是同一所大学啦!”

这种套路听起来是不是挺熟的?如此热心“变脸”的高校,东华大学不是第一家,显着也不会是最终一家。

城叔大约数了数,仅本年9月以来,就有福建、广东、安徽、浙江、江苏、山西等地的18所高校,相继传出拟请求更名或更名迎来新开展的音讯。以至于有网友戏弄:“回家过了个暑假,开学连母校的姓名都找不到了……”

稀有据计算,到2017年5月底,在全国1243所本科院校中(不含港澳台),有794所高校在1981年后至少改正一次姓名;剩下校园中,有324所成立于1981年后。也便是说,1981年至2017年间,仅125所大学未曾更名。

尔后,在教育部2018年、2019年发布的当年“拟同意设置的高等校园名单”中,又有51所高校更名请求先后获批。

那么,为什么国内高校正更名如此趋之若鹜?

图片来历:摄图网

1

越改越“大”

在探寻原因前,有必要先搞清楚:这些高校都是怎样改名的?总结起来,大约有这么三种类型:

套路1:地域规划由小及大,从开始以城市冠名,改为由省名、地舆区域名,乃至“国”字当头的称谓。

比方,改地名时,能用“广东”就不必“广州”,能用“河南”就不必“郑州”,要是省会名、省名批阅有难度,那就争夺往鸿沟更含糊的区域名靠,能用“川北”天然要比“南充”好,“北部湾”也比“钦州”要洋气得多……总归便是,既要摒弃“土味”,又不能“偏安一隅”。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所在地、所在城市的一张重要手刺,地名的辨识度对高校开展也十分要害。经过此种方法更名成功的高校也不在少数。

举例来说,全国仅有一所国家重点建造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我国海洋大学,从当年的“山东海洋学院”到“青岛海洋大学”,再到现在成功跻身“国”字头高校,几经易名,最终总算凭仗“全国仅有”的金字招牌,走向扩校扩招的“黄金时代”。

套路2:尽量含糊或扩展专业名词,原有的专业性校园逐步“去专业化”,向综合性校园挨近。

据网易数读计算,1981年到2017年间,全国共有143所高校“抹去”校名中的专业称号,其间112所是师范院校。对此,教育部还曾专门规则:在“十三五”期间,我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将一概不更名、不脱帽,聚集教师培育主业。

除师范院校外,一些专业特征显着的高校,也在想方设法让校名里的“专业词汇”听起来更干流、更抢手。最为典型的是,在2019年全国一般高等校园名单中,“科技”一词共呈现175次,“理工”呈现98次,“财经”则呈现53次。

套路3:完结从职业校园到学院、再到大学的逐级提高。

很多更名“套路”中,最典型的仍是学院改大学。

剖析近两年教育部发布的“拟同意设置的高等校园名单”,城叔发现,其间由“学院”更名为“大学”的高校共有20所,占比达教育部批阅高校总数的39%。

教育部2018年和2019年发布的“拟同意设置的高等校园名单”中,由“学院”更名为“大学”的高校名单计算 数据来历:教育部官网

而本年9月以来,福建、广东、安徽、浙江、江苏、山西6省传出更名请求开展的18所高校中,请求类别为“更名大学”的也有12所,占比近70%。其他6所高校中,有5所为“独立学院转设”,1所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近期各地发表的部分高校更名请求状况计算 数据来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官网

不难看出,无论是改地域、改专业,仍是更名“大学”,其趋势都是要往“大”了改,且越“大”越好。

2

升格扩权

众所周知,高校要开展,怎么招引优异生源是重中之重。凭什么招引考生,只能各凭“本事”:靠口碑、靠师资、靠前史见识、靠教研水平……或许,都不如靠更名来得快。

究竟,师资、见识等都需求沉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结腾跃;相比之下,一个“巨大上”的校名,作用往往愈加马到成功——某种意义上,“学院”改“大学”,一字之差,不只意味着校园行政等级“升格”,跟着而来的,更是教育经费、学科设置、招生规划、师资聘任等范畴的“扩权”。

而这个进程,从提出申签到教育部批阅,大多只需一两年时刻就能完结。更名也因而成为各个高校寻求“跨越式开展”的捷径。

2006年,重庆邮电学院、重庆交通学院双双将校名改成“大学”,次年招生即“全线飘红”。

2010年,河南财经学院与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兼并,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当年即有部分专业归入本科一批招生层次,其优势专业录取分数乃至直逼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

再比方,上一年11月底刚刚获教育部同意建立的北部湾大学,其前身钦州学院本是一个一般市属高校,更名后即被定位为“衔接广西与东南亚的重要桥梁”。而本年6月更名成功的江苏海洋大学(前身为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政府也明确提出:“这所跟着连云港作为全国沿海开放城市而建校的苏北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将在海洋强国的道路上开展自己的特征,培育更多人才。”

图片来历:摄图网

有高校教师坦言,“学院”教授在请求科研项目时常常遇到难题,而联合其他“大学”等级的高校申报,往往就能当即同意,“其实项目是咱们自己在做,他人仅仅挂名”。

更实际的问题是教育经费。本年1月,福建省教育厅发布一般本科高校建造方针责任书(2018-2020 年),提出每年对全省本科高校年度建造绩效实施分类查核,分类核定绩效经费。其间,多所高校的方针责任书均触及“更名”一项。也便是说,能否更名成功,直接与高校年度经费挂钩。

对此,同济大学学者吕健相关研讨也标明:

不论办学层次是否真的提高了,只需改了名,校园的教育经费支出就一定会添加。

3

以名识校?

当然,高校更名也有“门槛”,不是想改就能改。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一般高等校园设置暂行条例》规则:设置一般高等校园,应当根据校园的人才培育方针、学科类别、规划、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认名实相符的校园称号。

其间,大学和学院均有相应设置规范——

称为大学的,须在文科、政法、财经、教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类别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学科为首要学科;全日制在校学生方案规划在五千人以上。

称为学院的,则只需以上述学科中的一个学科为首要学科;全日制在校学生方案规划在三千人以上。

在高校扩招和利益驱动布景下,我国高校的姓名正变得越来越相同。用网友的话说:“华东、华北、华南、华中VS东华、西华、南华、北华……各种排列组合傻傻分不清。”

由于重名“掐架”的作业也不少——最近的比如,便是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拟请求转设为“广州工学院”,广州工业大学立马跳出来表明对立,由于这正是后者的曾用名。

图片来历:摄图网

在21世纪教育研讨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促进这一切的暗地推手,其实是来自行政点评系统、社会舆论以及高校本身三者构成的合力。

在现有教育点评系统下,仍然存在关于高校的等级区分观念,很多人都以为‘大学’要比‘学院’高出一等。

熊丙奇告知城叔,当下,社会在点评一所校园时,往往会堕入“以名识校”怪圈,习气性地将校园教育水平、办学质量与校名联络在一起;有些地方政府乃至把推动高校更名作为一项政绩工程来做,促进以办学规划等量化目标为主的行政点评系统。就校园而言,从“学院”变为“大学”,不只能够提高社会形象,本身办学资源、开展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展。

这种大学比学院更“高档”的观念,乃至现已影响到国外高校。“现在不只我国高校爱改名,有些美国校园在面临我国招生时,也不再运用本来的‘college’,也便是学院,而将姓名一致改成大学。”熊丙奇说。

教育部也注意到这一现象。早在2017年头,《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校园设置作业的定见》就明确指出:

一些高等校园定位不清,热心于层次提高或更名,盲目增设学科专业,办学特征弱化,同质化倾向显着。各地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校园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开展的倾向,严厉根据规范批阅“学院”更名“大学”,实在引导存量高等校园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征学科专业建造与内在开展上来。

不过,面临近年来继续高涨的高校“改名热”,这样的声响,好像现已被淹没了。

重视微信大众号:【索沃内推】。检查券商、投行部(IBD)、研讨所(行研)、证券、基金、VC、PE、四大、MBB咨询最新可内推实习岗位List。

【索沃内推】:供给留学请求、作业求职、布景提高一站式解决方案,辅导过近千名学生成功求职,以内推方法协助百名学生进入投行、券商、咨询、四大、快消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