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怎样学习才不是白费力气|圈外孙圈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29 12:12:47  阅读:4955+ 来源:自媒体 作者:圈外同学

原标题:怎样学习,才不是白费力气?| 圈外孙圈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大众号“圈外同学”(ID:iquanwai),作者:在线商学院品牌「圈外同学」创始人兼CEO孙圈圈,豆瓣8.6分畅销书《请中止无效尽力》作者。

2012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两位教授,联合创立了免费公开课项目coursera,希望通过互联网的力气,让一切人都能够接触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在coursera上汇聚了世界上最顶尖的几十所大学的数百门课程,也便是说,任何一个人,不必进行任何考试、请求、面试,直接就能够学到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这些全球最顶尖大学的课程。

听起来,如同没时机上大学的人,能够借此缩小和名校精英的距离了。

可是实际情况是,在coursera上学习的人,80%都有大学学位。也便是说,大部分来coursera免费运用优质教育资源的人,自身就现已具有足够的学习资源了。

所以,终究适得其反,原本的初衷是协助缺少教育资源的人,但实际上最常来用的人,却是那些原本就能够获取各种资源的人。

这些人自身就具有杰出的学习认识和学习习气,在coursera上继续学习归于如虎添翼。

想起了自己对咱们圈外训练营的一段调查——

圈外几期训练营下来,简直每天都会有学员给教练、给圈圈、给我发微信,说他们学了课程之后,在作业上取得了提高、跟人沟通愈加顺利、一向困扰的问题得到了处理,等等。

但我调查下来,这些终究学有所成的人,自身便是长于学习和考虑的人,我从跟他们的沟通、后台学习数据看,他们学习、作业和评论都愈加活跃

起先,我一向觉得是课程的推行和鼓励机制还不行,应该多多推行给那些有问题却只能看鸡汤的人,以及多鼓舞那些学习根底相对差的人来活跃学习。

所以我想了许多怎样推行、鼓励学员的办法,给圈圈提主张。

但我后来又看到了一个数据:圈外准时完结课程并做完一切作业的人在60%(结业作业便是用学到的办法处理自己的问题,并把方案记录下来。也便是说,60%的人终究处理了自己的问题)。

但Coursera的结课率只需2%,而一般的许多训练营,学员认为学习到达希望的均匀数字都不到10%!

也便是说,这不是我开端认为的鼓励机制问题。或许我原本想改动那些看鸡汤的人,自身便是个过错出题。

他们并非是没有信息来历、没有途径接触到好的课程,而是学习原本便是有门槛的,那便是乐意学习并有才干学到东西,到达这个门槛的人其实并不多。

圈外的60%,看起来很高,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读者集体(圈圈不要打我,课程质量肯定是榜首要素,其次是圈外自身的读者质量):

依据之前的调研,圈外读者均匀每天花费60分钟,来进行本职作业以外的学习,圈外读者的均匀学历、从事的作业也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读者。

这好像也简略想通,比方,咱们都热衷于搜集各种书单,但咱们也都知道:高考的时分,考榜首和考倒数榜首的人,他们的书单是相同的。

所以,不谈中小学教育,关于成人学习来说,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最要害的不是信息来历的距离,而是学习志愿和学习办法的距离

关于学习志愿,圈圈之前写过一些文章靠意志力的学习都是耍流氓、说了那么多遍,你怎样才干改?。

那我今日,借着圈外学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看书、曩昔的学习阅历,就来写写学习办法。

我回想自己曩昔的学习阅历,发现学得好的,都是有许多实践在里面的。而没有实践的那些学习,根本上学了就忘。

比方在圈外,咱们规划课程的时分,先自己别离学习,再跟圈圈、小备(圈外课程担任人)以及团队其别人一同评论,然后确认选题和纲要,然后依照分工进行规划。

我的作业,主要是依据内容来规划实操事例,进程中跟咱们重复评论事例。事例的编纂需求对内容学得十分透彻,所以,我担任的那个课程就会记住十分牢

可是,关于团队其别人担任的课程,尽管也一同学习了解了,但由于并没有编纂事例,一到用的时分仍是抓瞎

所以我联想到许多时分,咱们屯了许多音频和视频,终究脑海里却什么也没留下,或许是由于,在那一刻,咱们只把学习了解成了单纯地吸收常识,但学习是一个完好的链条:输入、输出和反应

美国社会心思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曾提出过一个阅历学习圈理论,他认为,阅历学习的进程是一个4步的循环,包含详细阅历、反思调查、笼统归纳、付诸举动。拜见下图:

这个循环的意思是说,某件工作我做了许屡次,有了阅历,然后我会进一步调查曩昔的阅历、进行反思,接着归纳笼统出一套理论,然后用理论去辅导实践,之后又在实践阅历中进行反思调查,并不断调收拾论

但咱们在看书、上课或许其他非阅历学习的时分,又是不同的。

咱们的起点不是阅历,而是先承受了作者/教师给咱们归纳好的普适性理论,习得了这个笼统归纳的理论之后,接着用这个理论去实践和处理问题。

在此进程中结合自己的阅历,然后不断反思阅历和理论之间的距离,再笼统出适宜自己的一套理论办法。

阅历学习(从自己的阅历中总结提炼)和非阅历学习(看书、上课等),循环都相同,仅仅起点不相同

关于这种从笼统理论开端学习的办法,假如咱们简化一下,就会是一个“知行思”模型,也便是:先学习理论,再付诸举动,终究依据实践阅历,进行反思。其他,咱们的理论学习往往是带着方针的,所以循环图中心还会有一个方针,拜见下图:

为什么听微课、看文章、听音频的时分,总是觉得自己学到了,但往后却用不上、对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促进?道理就在于:只需输入,却没有输出和反应机制

接下来跟咱们共享,我了解的这4个学习进程:

假如必定要说这4个进程中哪一个最重要,那么“确认方针”这一环节名副其实。闲暇的时分刷刷知乎,看看大V的文章,这都不算是真实的学习。

可是为什么不算?不是由于碎片化的原因,由于你能够有自己的常识系统,然后把这些内容放进去,不算真实学习的真实原因是,没有方针。

咱们都对立现代教育体制下的填鸭式教育,可是,在校园里被迫地承受教师给予的常识,和在常识社区里漫无意图地吸收常识,实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无意图地被迫承受。

没有意图的盲目学习,和填鸭式教育无异。仅仅,咱们一边怨恨填鸭式教育体制,一边却在自己给自己填鸭

其他,方针不仅是学习的底子意图,还会起到很好的鼓励效果:一方面,在遇到困难的时分,没有方针很简略就能够扔掉,可是有了方针的鼓励,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另一方面,完结一个阶段性方针,会让咱们更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是一种鼓励。

当然,树立方针并不简略,有三个留意点:

0.1 方针要可衡量:方针可衡量最大的含义在于,协助咱们在学习的进程中收成反应。理由很简略,假如定了一个含糊、不行衡量的方针,那终究连自己都不知道完结了没有,何谈反应?

我最近就有一次前车之鉴。 3月1号的清晨,我在朋友圈给自己立了一堆3月份flag:踢两场球,长板练成两个新动作,看两本书,写7篇漫笔,1篇文章,娴熟把握桥牌……

18号那天阶段性检验,我发现除了桥牌那个flag,其他的flag全都完结了,而“娴熟把握桥牌”这一项底子无法完结,由于谁也不能清楚界说“娴熟”是什么。

桥牌套路深似海,学会规矩是不是娴熟?学会一种叫牌法是不是娴熟?学会吃牌飞牌是不是娴熟?终究,桥牌这个flag没有给我带来任何鼓励,也没有任何成就感。这次立flag是一次明显的比照,不行衡量的方针简直是无效的。

0.2 方针巨细要恰当:方针的巨细应该设置在一个合理规划之内,太小的方针没有含义,太大的方针无法完结会冲击自信心。方针应该是略有挑战性,完结起来没那么简略,可是稍稍尽力一下仍是能够完结的。

举个比方,我最近在学习写文章,假如把方针定成“这学期期末之前写出榜首篇文章”,这个方针就太小了,价值百科不大;假如把方针定成一周写一篇,这个方针又太大了,由于对新手来说写文章是个极端费时的事。

就这篇文章而言,即便在圈圈的协助下,我也花了20多个小时,自己独立写的话,就不知道要写多久了;比较适宜的是一个月一篇,这样既是一个比较不错的开端,略有挑战性,又不是太难,让我无法完结。

0.3 方针最好场景化:已然方针是要起到鼓励效果,那么一个场景化的方针,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一效果。

还拿我学写文章举例,假如把前进方针定为“下一篇文章,把第三次批改稿给圈圈的时分,圈圈跟我说,‘很棒!能够了!’”,这样学习起来就很有动力。

相反,假如把方针设置为“接下来的3篇文章均匀批改次数在3次以下”,这样的方针鼓励效果就小了许多,由于没有场景化,不行激动人心。(圈圈注:我是有多严厉,多不常常表彰人……)

一个科学合理的方针设定完结之后,就能够进入学习循环圈了。学习的榜首步是“知”,即对常识的了解和回想。

大部分人便是把“知”这个环节当成了学习的全进程,可是也并没有做得很好。咱们在了解常识的时分,简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的常识是无法运用的。那么应该怎样了解新常识呢?

1.1 看清树木:首要要对常识点自身了解透彻。假如一个理论你不能了解,那么即便能运用,用起来也会像“撞大运”相同操控不了成果,听其自然。

幻想一下高中学数学的时分,假如不能了解,而是直接套公式,成果便是,错了都不知道怎样错的。

了解的时分能够多问问相关的问题,比方这个理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运用它的时分详细是怎样起效果的?某一个细节为什么是这个姿态?有什么不和比方?或许存在什么限制?

在这儿能够用一个小窍门:有一些理论比较不流畅难明,能够运用类比的办法协助了解。

比方在学习个人作业生涯规划的时分,能够类比一下,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不是也是用的这个结构?企业有重要合作伙伴,个人有互相协助的朋友;企业有中心的资源,个人有杰出的才干……等等。

1.2 望见森林:树木看清了之后,就能够往后退一步,看看周围的森林。

语义学理论认为,人脑中有一个词库,储存着每一个词汇能够调配的句子和运用的场景。某一个词汇只需嵌入全体的结构,保存有完好的信息,才干被人顺利地运用。常识点也是这样。

孤立的常识点是没有办法运用的,只需在大脑中构成完好的回路,知道这个常识点用在什么范畴,详细怎样起效果,这样才干顺利地运用它。

所以在学习常识的时分,先要把常识点自身的结构收拾清楚,然后再把它放到大脑里大的结构里去。这样才干开端运用。

举个比方,当你学完了结构化思想之后,假如仅仅记住了分层归类、逻辑次序等离散的东西,这样是很难运用的。

可是假如你知道了结构化思想是底层思想东西,能够让思想更明晰,能够用在做陈述、收拾会议记录等场景时,结构化的思想就真实成为你自己的思想了。

关于怎样树立常识系统,能够拜见圈圈之前的文章你坐拥海量信息,却无法处理问题?

咱们都了解,光看菜谱当不了厨师,光看拳谱成不了武林高手。其实一切常识都相同,不通过操练和运用是无法把握的

“行”,即实践时用到的办法叫故意操练。

2.1 故意操练:人们常常认为,学习时只需很多操练就能够了,但实际上没那么简略。真实有用的操练,也便是故意操练,需求一起满意4个条件:在学习区、很多重复、专心、继续取得有用反应。

这儿要点解说一下学习区的概念。佛罗里达大学心思学家安德森提出,人们在学习的时分有3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惊惧区

舒适区代表你现已完好把握,彻底舒适无压力;学习区代表有一些挑战性,能够通过尽力把握,变成舒适区;惊惧区代表远远超出你的才干规划,当时无法把握,会让你惊惧。

故意操练的时分应该在学习区操练,比方作为一个菜鸟,你想进步自己的讲演才干,那么熟人之间的暗里沟通便是舒适区,在几千、几万个人面前讲便是惊惧区,这两个区都对自我提高无益。在几十个人面前的操练,即在学习区操练是最好的。

详细操作的话,能够在学完常识点之后先设想3个运用场景,然后带着做使命的心态去履行,或许以教代学,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都是很好的故意操练。

关于故意操练,圈圈之前有一篇文章有过详细解说:觉得自己没天分?是由于你没办法

举动之后,要对举动效果进行总结,也便是“思”。“思”能够分为两个阶段。

3.1 反思:反思是为了改善,一般有两种办法。榜首种是给别人教学,或许模仿给别人教学,这是倒逼自己完善常识系统,便于了解透彻,构成完好的结构。

最近圈外针对学员做的常识网红活动,让学员在课程完毕后一段时刻,把自己在圈外学到的东西教授给别人,便是协助学员以教代学,更好地把握。

另一种办法是从失利中学习。认识到失利之后,能够剖析哪里出了问题,然后批改改善。从失利中学习的最大妨碍,是不乐意供认失利。

人们在失利后往往会潜认识躲避,不乐意供认,或许把职责推脱给别人,这便是心思学上说的“根本归因过错”。

所以遇到失利的时分必定要镇定客观剖析,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从失利中学习才是最要害的。

3.2 再发明:了解和运用之后有了心得和领会,能够把学过的常识和理论进行组合或许发明。

一个谨慎的理论往往只适用于有限的场景,把握之后把它稍作改造,用在其他当地便是一种再发明。

比方把握了Kolb的阅历学习圈理论之后,把它进行改造发明了这个“知行思”学习模型,这便是一次再发明。

我前一阵看了一本书“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公平:该怎样做是好?),书中提到了John Stuart Mill的一个理论:趣味有凹凸好坏之分

我对此十分感兴趣,学习进程用知行思模型分解开是这样的:

0. 学习意图:之前会由于白日玩的时刻长了,晚上有负罪感,但第二天又继续。所以,就想通过学习和实践,让自己每天晚上睡前,回想一天的活动,发生负罪感的次数每个月不超越3次;

(这一步需求做到:可衡量、巨细适中、场景化)

1. 知

1.1 看清树木:依据教授的理论,趣味是有凹凸好坏之分的。

假如人们领会过两种趣味,那么在面对下一次挑选的时分,人们倾向于挑选更高档的趣味。

假定看莎士比亚的著作是高档的趣味,情景喜剧是初级的趣味,人们假如两个都真实领会过,下一次面对挑选就会挑选莎士比亚的著作;

(这一步需做到:了解实质,详细不展开了)

1.2 望见森林:这个理论是我世界观的一部分,能够协助我取得更高档的趣味;

这一步需求做到:把模型放到自己的才干树上。PS.就我个人而言,我有两棵树,一棵作业才干树,一棵世界观树,这个常识是放到世界观树上的)

2. 行

2.1 故意操练:我用自己的规范,把趣味从高到低做了一个排序,然后给自己拟定方案,2017年只进行能取得高档趣味的活动,扔掉初级的趣味,现在现已实践了3周了。

(这一步需做到:很多、在学习区、专心、继续取得有用反应)

3. 思

3.1 反思:通过一些专心领会,我发现比较初级的趣味,高档的趣味继续时刻更长、更安稳,并且在必定程度上能够堆集,完结规划效应。不过我也发现,我经常会有挑选初级趣味的激动,也经常操控不住自己。

其实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其间一个原因是,高档趣味需求耗费更多的身体能量或精力能量,而人们有时不乐意支付这个能量,其他一个原因是,人们被负面心情驱动,因而不沉着地挑选了初级的趣味。

(这一步需做到:从失利中学习)

3.2 再发明:Mill的高档趣味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相同之处,我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模型对Mill的理论进行了解说,协助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了这一理论。

(这一步需做到:结合自己的阅历,对理论进行再发明)

1. 寻觅资源的才干能够让你事半功倍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阅历:某件工作,自己想了半响怎样也想不通,但有阅历的长辈,或许一句话就把自己点醒了。

学习的时分也是这样,每一个环节你都能够测验寻觅有协助的资源,能够是长辈的点拨,也能够是网上的阅历帖子,这些能够起到让你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像我最近在学长板,有一个叫switch spade的动作一向练不成,后来看到一个解析视频,讲了一个小技巧,略微操练一下就会了,可见前人阅历真的是很名贵的财富。优质的资源摆在那里,不必便是糟蹋

2. 行和思是最要害的环节

你或许会猎奇,前边说了“确认方针”是最重要的环节, 这儿又说“行”和“思”是最要害的环节。一共才4个环节,合着就“知”不要害呗?

我个人觉得,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如此。

由于大部分人都能做到“知”。现在互联网这么兴旺,常识实在是太多了,人们还没有设定方针,常识就送到面前了。“知”实在是太简略了。

可是起要害效果的“行”和“思”却少有人能做到

咱们吃完了常识快餐之后,懒散地往沙发上一躺,似乎现已学到了不少,可是这时常识还远远不归于自己

常识没学到,反而养成了懒散的坏习气,真的是因小失大。

职责编辑: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