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一教育网资讯正文

科学家揭秘黑洞的另一端 外星人的生命起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1-29 02:58:30  阅读:7466+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印小天
科学家揭秘黑洞的另一端,外星人的生命起源。生命的起源就在于不断地进化,适应这个环境。适者生存就是讲的物种起源。那么人类的生存是不是为了进化,从而达到某种目的呢?科学家近日研究黑洞,发现黑洞的另一端大有神秘。太空中存在着无数个黑洞,而这些黑洞极有可能是外星人的生命起源。我们一起来看看。

人类的存在是否服务于一个最终的,超越现实可理解的目的呢?

传统的科学理论认为不是这样的。物理学家劳伦斯·克劳斯(Lawrence Krauss)在其新书中提到,我们在这个星球上的进化只是一个“宇宙事故”而已。如果你不相信的话,许多人会指责你是有某种宗教的妄想。

尽管,我的世界观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它不依赖于引用任何超自然的力量。 我通常也同意传统的科学智慧。但是,我知道一个可能的机制:事实上,生命可以被赋予自然的目的。刚刚发表在《Complexity》期刊上的该想法是高度投机性的,但却值得思考。

在生物自然选择中,基因自身复制的能力取决于它们能够多好的将生物性状编码,以允许同种族的生物体进行繁殖。生物天性——例如伪装躲避捕食者或者眼睛有视力——是对环境的适应,而不仅仅是适应或随机的遗传。显然,这些适应性的目的是解决困难的问题(如视觉、消化、思考)。

因为生物是复杂的具有适应性的有机体,所以复杂的生物是宇宙中最不具有存在可能性的东西。 因为上述过程使得生物体“整个系统”中的“熵”不合理的低,“熵”是物理上用来描述系统的紊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实际上,这最不太可能的复杂性适应却是自然选择的标志——我们认识到一个生物特性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的基本表达方式。

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系统往往倾向于熵增加的状态,即使得系统变得更无序(被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正是因为这个规律,你可以打破一个鸡蛋,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制成一个煎蛋卷(使它更无序),但你不能把煎蛋整齐的变回一个蛋壳、蛋白和蛋黄的状态。

因为自然选择是“设计”生物体的过程——逐渐的将随机的、无序的物质组织成复杂的功能器官——这是我们所知道的最强大的反熵过程。生物自然选择解释了适应的目的(促进生存和繁殖),以及生物体如何有目的地进行操作。

我的高阶解释是基于宇宙学家斯莫林的宇宙自然选择理论。斯莫林在越来越受欢迎的观点上建立了他的理论,即认为我们的宇宙可能处于一个更大的黑洞中,而在我们宇宙中的黑洞也可能拥有其自身的宇宙——多元宇宙。

许多物理学家相信多元宇宙的想法,因为它的存在是通过宇宙永久膨胀理论模型预测出来的,这是解释宇宙起源最有希望的模型。斯莫林认为,在多元宇宙中,宇宙更擅长于复制自身并且这是普遍的行为。他认为“宇宙”可以从现有的黑洞中创造出来。

宇宙是一个能够复制自身的单元,所以它也要面对选择的压力。斯莫林告诉我们,“如果这个理论正确,那么宇宙的各项参数就一定是调节到了让黑洞的数目尽可能多的状态。”在这个理论中,生命只是宇宙调节自身“参数”设计产生黑洞的这一过程中偶然的副产物而已。斯莫林的理论具有相当直观的吸引力。 看起来类似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然而,在一个明显的方面,斯莫林的理论并不像达尔文那样。该理论并没有预测,宇宙最难以置信的复杂特征将最有可能是由宇宙自然选择产生的一种适应。因为具有最小熵特征的是生命而不是黑洞。斯莫林确认生命是最小熵特征的已知事物。 然而,他的理论并没有将熵与选择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即使在生物学层面上自然选择的标志不是“最低熵”,但在宇宙学层面上却是这样的过程。

如果,事实上,生命才是宇宙的“复制系统”,这意味着充分发展的高等智慧可以获得创造新的宇宙环境的能力。宇宙学家预计,在数十亿年之后,我们的宇宙将不复存在。然而,到那时生命可以发展得足够聪明,可以产生新的维系生命的宇宙,也许那时的文明会建设些类似于黑洞的东西。

然而,科学家目前缺乏验证这个想法的方法。也许最佳验证方法就是:发现确实存在的其他宇宙——这也是天文学家们目前正在寻找的东西。该理论做出的一个基本预测是,人类的技术进步确实有可能将我们带入遥远的未来。

如果宇宙选择过程“设计”了生命,使其采用技术进行宇宙复制,那么似乎有理由期望生命在这方面会取得成功——就像你可以期望生物自然选择过程产生的一个眼睛可以成功的看到东西一样。这并不意味着不断的技术进步得到了保证——毕竟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的技术摧毁自己。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合理地期望人类,或者无论宇宙中的其他智慧体——可以长期的演化下去。

该研究的新方面是,它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生命——作为宇宙中已知的最小熵——比黑洞(或任何其它东西)更有可能成为宇宙自我复制的机制。

声明:本站所发布的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但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及立场,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